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币献的意思、币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币献的解释

贡献礼物。《周礼·天官·内府》:“凡四方之币献之金玉齿革兵器,凡良货贿,入焉。” 郑玄 注:“诸侯朝聘所献国珍。” 宋 王安石 《南郊进奉状》:“切睹燎烟之盛,式修币献之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币献"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进献财物或礼品,多用于古代礼仪、朝贡或郑重馈赠的语境中。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角度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币”的含义

    指古代用作礼物的丝织品(如玉帛),后泛指财物、货币或礼品。《说文解字》释“币”为“帛也”,《周礼·天官·大宰》有“以九贡致邦国之用……四曰币贡”的记载,可见其作为献礼之物的传统涵义。

  2. “献”的含义

    意为恭敬地送上、进奉。《广雅·释言》称“献,进也”,如《礼记·曲礼》中“献田宅者操书致”即指郑重呈献。

  3. “币献”的合成义

    二字组合强调以财物或礼品进行正式、恭敬的进奉行为,常见于古代外交、祭祀或臣属对君主的礼仪场景。


二、典籍用例与语境

  1. 礼仪与朝贡

    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载:“币献无常,职贡无度”,指诸侯国向周天子进献礼物的制度。

  2. 外交馈赠

    《战国策·齐策》中“遣使币献于秦”,描述齐国以财物结好秦国的外交行为。

  3. 祭祀贡献

    《汉书·郊祀志》提及祭祀时“奉玉帛币献”,体现以财物敬神之礼。


三、权威辞书参考

  1. 《汉语大词典》

    收录“币献”词条,释为“进献币帛等礼物”,引《周礼》《左传》等文献佐证(详参《汉语大词典》第3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古代汉语词典》

    释义“以财物为礼进献”,并标注其属文言雅词(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3. 《辞源》

    指出“币献”属复合词,多见于先秦两汉文献(商务印书馆修订本)。


四、现代使用提示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仅见于历史文献研究或仿古文体。其含义可理解为“郑重馈赠财物”,但需注意古今语境差异。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在线词典链接,以上释义依据权威纸质辞书内容整理,文献来源详见各辞书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币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拼音为bì xiàn,意为贡献礼物,多用于描述古代礼仪或朝贡场景。以下为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币”指代财物或礼品(如玉帛、货币等),而“献”表示进献、奉上。组合后,“币献”指将礼物或贡品恭敬地献给尊贵者或神明,常见于祭祀、诸侯朝聘等正式场合。

  2. 文献出处

    • 《周礼·天官·内府》记载:“凡四方之币献之金玉齿革兵器,凡良货贿,入焉。”此处指诸侯国进献的珍贵物品需收入国库。
    • 宋代王安石《南郊进奉状》中“式修币献之常”,描述祭祀时按惯例献礼。
  3.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古代官方文书或礼仪记载,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其核心语境为表达对尊长、神明或国家的恭敬与臣服。


补充说明


示例用法

《周礼》中记载,诸侯需定期“币献”本国珍品以示臣服。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周礼》注疏或宋代礼仪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卷北极北门管钥冰洁怖遽承领创利大米捣蛋鬼岛子大小欧阳蠹商梵帝繁难飞散芣苡贵炁滚圆寒痉寒孟黄叶惠音奸不厮欺,俏不厮瞒检束甲乙羁官竟旦浄因绢帛居牙朗润老伴璃灯柳媚花明绿茵茵贸买灭弗得末香难以预料跑躂亲昭溶溶澹澹柔训陕洛少见多怪使气顺则司驾损害泰河擡眼天貎痌癏童稚屯萃宛渠慰抚夏涝仙人掌信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