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索的意思、乞索的详细解释
乞索的解释
(1).犹乞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康僧渊 初过 江 ,未有知者,恒周旋市肆,乞索以自营。”《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元年》:“ 泉明 诣亲故乞索,随所得多少赎之。” 元 王恽 《觅风字歙砚诗赠侍其府尹》:“书生乞索态,殆是心贪邪?”
(2).化缘。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崇真寺》:“詔不听持经像沿路乞索。”
(3).索取。 宋 叶适 《宋武翼邵君墓志铭》:“场监至贱也,走书乞索日至。”
词语分解
- 乞的解释 乞 ǐ 向人讨、要、求:乞求。乞丐。乞灵(向神佛求助)。乞怜。 姓。 笔画数:; 部首:乙; 笔顺编号:
- 索的解释 索 ǒ 大绳子或大链子:索子。索道。钢索。绞索。线索。 搜寻,寻求:索引。思索。搜索。探索。 讨取,要:索还。索求。索取。勒索。 尽,毫无:索然无味。 单独:离群索居。 姓。 笔画数:; 部首:糸;
专业解析
"乞索"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两方面:
-
乞讨;求取
- 释义: 指向他人请求给予财物或帮助,带有恳求、索取的意味。
- 书证:
- 《史记·滑稽列传》:“(优孟)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 其后二百余年,秦有优旃。优旃者,秦倡侏儒也。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 始皇尝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辍止。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 此例虽未直接出现“乞索”,但描述了优孟为孙叔敖之子乞求封赏的过程,体现了“乞索”的行为。
- 《后汉书·独行列传·向栩》:“(向栩)不好语言,喜长啸。宾客从就,辄伏而不视。有弟子,名为‘颜渊’、‘子贡’、‘季路’、‘冉有’之辈。或骑驴入市,乞索于人。”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 此例直接使用了“乞索”,描述其弟子在市中向人乞讨。
- 来源: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权威大型汉语语文词典)
-
索取
- 释义: 指向他人要求得到某物,有时带有强行或不当要求的意味。
- 书证:
- 《南齐书·刘祥传》:“祥少好文学,性韵刚疏,轻言肆行,不避高下。永明初,迁长沙王镇军,板谘议参军,撰《宋书》,讥斥禅代,尚书令王俭密以启闻,上衔而不问。为临川王骠骑从事中郎。祥兄整为广州,卒官,祥就整妻求还资,事闻朝廷。于朝士多所贬忽。王奂为尚书仆射,祥与奂子融同载,行至中堂,见路人驱驴,祥曰:‘驴!汝好为之,如汝人才,皆已令仆。’其轻索如此。” (萧子显《南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 此例中刘祥向嫂子索要亡兄的资产,体现了不当的索取之意。
-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彼皆刺口论世事,有力未免遭驱使。先生事业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绳己…… 昨晚长须来下状:隔墙恶少恶难似,每骑屋山下窥阚,浑舍惊怕走折趾。凭依婚媾欺官吏,不信令行能禁止。先生受屈未曾语,忽来此告良有以。嗟我身为赤县令,操权不用欲何俟?立召贼曹呼伍伯,尽取鼠辈尸诸市。先生又遣长须来,如此处置非所喜。况又时当长养节,都邑未可猛政理。先生固是余所畏,度量不敢窥涯涘。放纵是谁之过欤?效尤戮仆愧前史。买羊沽酒谢不敏,偶逢明月曜桃李。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 (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 诗中描述了恶少的行为,虽未直接出现“乞索”,但“凭依婚媾欺官吏”暗示了依仗势力不当索取(欺压)之意。
-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权威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虽未收录“乞索”词条,但其对“乞”、“索”的释义支持该词的构成与核心含义)
“乞索”一词主要包含“乞讨”和“索取”两层意思。前者强调因贫困或需求而恳求他人给予,后者则更侧重于主动要求获得,有时带有强制性或不当性。该词具有明显的古汉语色彩,在现代口语和书面语中已不常用,多见于古籍或研究古汉语的语境中。
网络扩展解释
“乞索”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ǐ suǒ,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1.基本含义:乞讨
- 指通过请求或哀求获取财物、食物等生存所需。例如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提到僧人康僧渊“恒周旋市肆,乞索以自营”(),即通过乞讨维持生计。此意与现代“乞讨”相近,但更强调主动索取的行为。
2.宗教语境:化缘
- 特指佛教僧侣以修行名义向信众募化财物或食物。如提到“化缘”是“乞索”的引申义(),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与现代“化缘”含义一致。
3.引申含义:索取
- 带有主动要求甚至贪求的意味,可能隐含贬义。例如宋代叶适的记载中,“乞索”被用于描述过度索取的行为()。进一步提到“乞索儿”指贪得无厌之人(),扩展了其贬义色彩。
使用场景与辨析
- 历史文献:多用于描述生活困顿者的生存方式(如《资治通鉴》中泉明“乞索赎人”)或僧侣的化缘行为()。
- 现代用法:因“乞讨”“化缘”已有更常用词汇,“乞索”现多用于书面或特定语境,需注意其潜在贬义。
“乞索”涵盖生存需求、宗教行为及主动索取三层含义,具体释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百死逩逐变化多端豳风图补足采兰赠芍颤恐孱躯楚匠崔崔道咸倒栽哆啰嗹妒色而何更衣室恭行天罚闳厂红树黄缯阛肆活络弧室角簟交番交飞韭菜九熟良晤敛掠庐居冒牌货滂集片雨飘袅绮阁青筇杖迉迡气炎人柄三旌三儒上粪慎火石阑干十离诗殊宠水塘署印台谏讨羹饭天庄彤卢团圆节退躲煨乾就湿闻鸡人鹜新香几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