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旌的意思、三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旌的解释

(1).指公、侯、伯三公。《庄子·让王》:“ 子綦 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 陆德明 释文:“三旌,三公位也。 司马 本作三珪。”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制科》:“ 屠羊 隐名, 楚王 延以三旌之位。” 明 方孝孺 《乐寿堂记》:“自兹以往,纵侥倖有成,而窃五鼎之食,三旌之位,亦无与於乐矣。”参见“ 三圭 ”。

(2).三面旌旗。 清 朱彝尊 《题汪检讨楫乘风破浪图》诗:“琅函锦题国门出,车前騶唱扬三旌。”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旌”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代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指代爵位:公、侯、伯三公

  1. 历史来源
    该义项最早见于《庄子·让王》中“子綦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陆德明释文明确“三旌”即“三公位”。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和明代方孝孺的《乐寿堂记》也沿用此意,指代古代高级官职的象征。

  2. 文化内涵
    三公(公、侯、伯)是古代最高爵位,因此“三旌”常被用来比喻显赫的地位或功名,如宋代陆游诗句“浮世正如投六簙,野人何意慕三旌”即表达了对功名的淡泊。


二、指三面旌旗

  1. 字面含义
    “旌”本义为古代装饰羽毛的旗帜(),因此“三旌”可直译为三面旗帜,常见于仪仗或军事场景。例如清代朱彝尊的诗句“车前驺唱扬三旌”,描绘了仪仗队列的壮观。

  2. 象征意义
    在文学中,“三旌”也引申为多重荣誉或权威的象征,如高权威性来源提到其“形容声望、地位极高,如同拥有三面旗帜”。


“三旌”既可指代古代三公的尊贵爵位,也可表示具体的三面旌旗,两种含义均与权力、地位相关。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指向。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旌》的意思

《三旌》指的是古代官方的三面旌旗,用来代表某个地方的官方身份和权力。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三旌》由“⻊”(车)部和“⺍”(兽)部组成,共计5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三旌》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起初是指官方差役、官员等使用的三面旌旗。现在,这个词也常用来泛称某个地方的政权和官方机构。

在繁体字中,《三旌》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演变中,字符形状有所变化,但《三旌》的基本结构和现代一致。

例句

1. 这个地方的三旌一向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2. 他被任命为该地的三旌之首。

组词

1. 三旌之地:指拥有三旌的地方。

2. 三旌铮铮:意指三旌的威严和声望。

近义词

三光、三鼎、三牲。

反义词

三旌之地的反义词暂无明确用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