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收、掠夺。 宋 范仲淹 《奏乞指挥管设捉贼兵士》:“逐程宿处,官破柴薪盐醋,不令敛掠。” 宋 苏轼 《乞降度牒定州禁军营房状》:“已体量得云翼指挥使 孙贵 ,到营四箇月,前后敛掠一十一度,计入己贜九十八贯八百文,已送司理院枷项根勘去讫。”
“敛掠”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iǎn lüè(或liǎn lüě),其核心含义为征收、掠夺,通常指以强制性或暴力的方式获取财物。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含义
“敛”指收集、征收,“掠”指抢夺、夺取,组合后表示通过权力或暴力手段强行征收财物。例如:
字义拆解
“敛掠”多见于古代文献,尤其是宋代公文,反映当时官吏滥用职权、盘剥百姓的现象。例如:
现代汉语中,“敛掠”已较少使用,但可结合语境理解类似行为,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字源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敛掠(liǎn lüè)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敛”和“掠”两个字组成。下面分别对其部首和笔画进行拆分:
1. “敛”字的部首是“攴”,拆分笔画为“⺍”和“又”,共8画。
2. “掠”字的部首是“扌”,拆分笔画为“扌”和“削”,共11画。
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繁体字中,此词用“斂掠”来表示。
古代汉字写法中,用“歛”来代替“敛”,与现代汉字写法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以下是一些例句,用来帮助理解和使用这个词语:
1. 这个歹徒一边敛财一边掠取无辜的生命。
2. 在战争中,敌人肆意敛掠百姓的财物。
3. 要警惕那些试图以不正当手段敛掠他人财产的人。
在组词方面,可以根据语境和需要构建以下词语:
1. 敛财: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财物。
2. 掠夺:指使用武力或欺骗手段抢夺财物。
3. 掠影:指迅速逃走的身影。
近义词有“抢夺”、“劫掠”,反义词为“散财”、“施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