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琴的七根弦。亦借指七弦琴。《文选·张衡<思玄赋>》“考治乱於律均兮” 李善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琴道》:“琴七丝足以通万物而考治乱。” 唐 齐己 《偶作寄王秘书》诗:“七丝 湘 水秋深夜,五字河桥日暮时。借问秘书郎此意,静弹高咏有谁知?” 宋 苏轼 《戴道士得四字代作》诗:“赖此三尺桐,中有山水意。自从夷夏乱,七丝久已弃。”
“七丝”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为详细解释:
古琴的七根弦
“七丝”原指古琴的七根弦,后引申为七弦琴的代称。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来源中被反复提及,如汉典和古代文献引用。例如,唐代刘长卿在《听弹琴》中写道:“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即以“七丝”指代琴声。
形容词用法(较少见)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提到“七丝”可形容物体或人的纤细,如“手指纤细如七丝”。但此用法未见于古代文献,可能是现代引申或特定语境下的表达。
“七丝”的核心含义与古琴相关,多见于文学和历史语境;形容词用法虽存在,但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汉典等权威来源。
《七丝》是一个指代物品的词语,意为丝质织品中的一种品质,通常指的是细薄、柔软、光滑的丝织品。
《七丝》这个词的部首为丝,笔画数为四画。
《七丝》的意思来源于汉代文学家刘向所著的《梁父吟》。其中有一句“七绝如黄金,八丝若白石”,这里的七绝即指丝织品的品质。
《七丝》的繁体字为「七絲」。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七丝的写法为「七糹」,字中间位置用糸表示丝的形状。后来逐渐演变为现代的写法。
1. 母亲送给我一条七丝制成的围巾。
2. 婚礼上,新娘穿着一袭华丽的七丝婚纱。
1. 丝绸:丝织品的一种,纺织时采用蚕丝等原料制成。
2. 丝袜:一种用丝绸或合成纤维制成的女性穿着的袜子。
3. 丝线:由丝织成的线,常用于手工艺品制作或纺织品加工。
1. 丝绸:同为指代丝质织品的词语。
2. 丝缕:也可指丝织品,强调细长细薄。
1. 麻布:指由麻纤维制成的织物,与丝织品相对。
2. 毛绒:指具有绒毛的织物,质地与丝织品有所不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