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祭兽的意思、祭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祭兽的解释

豺杀兽而陈之若祭。《逸周书·时训》:“霜降之日,豺乃祭兽。” 朱右曾 校释:“豺似狗,高前广后,黄色群行,其牙如锥,杀兽而陈之若祭。”《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豺乃祭兽戮禽。”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非无鬼》:“獭亦祭鱼,豺亦祭兽。”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祭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祭兽”指豺在特定时节捕杀野兽并陈列的行为,形似祭祀仪式。这一现象最早记载于《逸周书·时训》:“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古人在观察自然时,将豺类动物的捕猎行为与节气变化联系起来,认为这是霜降来临的物候标志。

二、文化内涵

  1. 物候特征
    古代历法中,“祭兽”是霜降节气(农历九月末)的典型物候现象,反映动物活动与季节变化的关联性。《礼记·月令》亦提到“季秋之月,豺乃祭兽戮禽”,。
  2. 象征意义
    古人以“祭兽”类比礼仪,如明代刘基诗句“惟豺知祭兽,獭亦知祭鱼”,暗喻动物行为中的秩序性,引申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三、字词解析

四、相关延伸

该词常与“獭祭鱼”(水獭捕鱼陈列)并提,合称“豺祭兽,獭祭鱼”,共同构成古代物候观察体系。现代生物学认为,此类行为可能与动物储存食物或标记领地有关,但古人赋予其仪式化解读。

参考资料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节气文化,可查阅《月令七十二候》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祭兽

祭兽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包含了“祭”和“兽”两个部分。

拆分部首和笔画

在《康熙字典》中,可以将“祭”拆分为“礻”和“示”两个部首,其中“礻”为168号部首,表示祭祀;“示”为113号部首,表示表现、示威。它的总笔画数为9。

“兽”是由“虍”和“乍”组成,其中“虍”为虎字旁,为141号部首,表示与虎有关;“乍”为乍字旁,为4号部首,表示刚刚。它的总笔画数为16。

来源

根据历史记载,《左传》、《史记》等文献中都有关于祭兽的记载。祭兽是古代祭祀活动中的一种方式,人们通过祭祀兽类来表达对神灵或祖先的崇敬和敬意。

繁体

在繁体字中,“祭”通常被写作“祭”,而“兽”则被写作“獸”。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形状略有不同。以“祭”为例,古时候的写法是“禸”,笔画数为8。而“兽”的古代写法为“獸”,笔画数为17。

例句

1. 他们举行隆重的祭兽仪式,以示对神明的敬意。

2. 古代人们常常通过祭兽来祈求丰收和平安。

组词

祭祀、祭祖、兽医、兽皮、兽笼

近义词

祭拜、祭奠、祭献

反义词

造兽、杀兽、猎兽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