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啓手啓足的意思、啓手啓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啓手啓足的解释

语本《论语·泰伯》:“ 曾子 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朱熹 集注:“ 曾子 平日,以为身体受於父母,不敢毁伤,故於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后因以“启手启足”为善终的代称。《晋书·陶侃传》:“臣年垂八十,位极人臣,启手啟足,当復何恨!”《周书·明帝纪》:“朕得启手启足,从先帝於地下,实无恨於心矣。”《北史·薛濬传》:“既而创鉅衅深,不胜荼毒,启手启足,幸及全归。”亦省作“ 启手足 ”。 唐 白居易 《故滁州刺史赠刑部尚书荥阳郑公墓志铭》:“逮启手足,卒如其志。” 宋 苏轼 《答孙志康书》:“藏之家笥,须不肖启手足日,乃出之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若幸启手足,必当襚我以道服,瘞我于支提。”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啓手啓足”是一个源自儒家经典的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出处与本义

该词出自《论语·泰伯》,曾子在临终前召唤弟子说:“启予足!启予手!”(意为“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朱熹在注解中说明,曾子因身体受之父母而不敢毁伤,故让弟子确认自己肢体完整,以示对孝道的践行。

二、引申义

后引申为善终的代称,即生命自然终结、身体完好无损的死亡状态。古人以此表达对圆满结局的追求,如:

三、用法与示例

  1. 文献用例:常见于史书或墓志铭,如唐代白居易《郑公墓志铭》中“逮启手足,卒如其志”。
  2. 简化形式:可省作“啓手足”,如宋代苏轼《答孙志康书》中“须不肖启手足日,乃出之也”。

四、文化内涵

该词体现了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孝道观,并通过临终行为强调对生命完整性的重视,成为古代士大夫对死亡态度的典型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二

《啓手啓足》的意思

《啓手啓足》是一成语,意思是启发、引导人们去努力学习或行动。它带有激励人们积极参与的含义。

拆分部首和笔画

《啓手啓足》由“手”、“足”两个汉字组成。其中,“手”字的部首是“手”,共有7画;“足”字的部首是“足”,共有足部和走,共有7画。

来源与繁体

《啓手啓足》最早出现在《论语·子罕》篇中,其中子罕在教育弟子时用到了这个成语。

在繁体中,成语《啓手啓足》的写法为「啟手啟足」。

古时候汉字写法

《啓手啓足》成语在古时候汉字中的写法有所不同,其中“啓”字可以写作“启”,“足”字也有可能写作“趺”。

例句

1. 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啓手啓足》,去追寻我们的梦想。

2. 教师应该尽力去《啓手啓足》学生,让他们爱上学习。

组词

1. 啓示:给予启示、指引。

2. 啓迪:启发、启迪人们的思想。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激励、勉励。

反义词:使倦、使休息。

别人正在浏览...

拔步牀八谷百鍊鉴白铜鞮版齿八水把晤辩慧别有风趣冰碴儿比重不式尘秽储二初浅待价东武吟行兜玄国感生帝勾子广袤光施徽绩货担经天纬地旧来蠲息举大事巨工隽词狂猾宽惠溃冒髝髞老亚公利润乱烘銆刀辇合盘磴缾沈簪折批首抢风清虑青缃区界蘧宁散散儿饰翼帨帉四纷五落条写罔沕文文莫莫无节制先行者嚣烦校怨谢天西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