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事的意思、无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事的解释

(1).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礼记·王制》:“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 郑玄 注:“事谓征伐。”《史记·平準书》:“ 汉 兴七十餘年之间,国家无事。”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边境去矢石之忧,天下无事,百姓和乐。” 明 陈子龙 《议财用》:“若云多事,则自古亦无无事之国也。”

(2).指无为。道家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记·苏秦列传》:“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图》诗:“道人本无事,何苦尘中为?”

(3).无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史记·张仪列传》:“ 陈軫 曰:‘公何好饮?’ 犀首 曰:‘无事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宋 辛弃疾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词:“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4).无须;没有必要。《后汉书·臧洪传》:“ 洪 於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破,将妻子出。” 明 刘基 《题枯木图》诗:“白髮死枕席,无事伤其躬。”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 江 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緑残红叶胜於花,无事避风沙。”

(5).无端;没有缘故。《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杨柳歌》:“定是 怀王 作计悮,无事翻覆用 张仪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诗:“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百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无事”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基础语义 指“没有具体事务或变故”的状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没有事情;清闲无事”,例如《史记·李斯列传》载“君臣无事”,即形容朝政平稳无纷扰。

二、引申语义

  1. 平安状态

    《汉语大词典》释为“没有灾祸”,如《汉书·陆贾传》中“天下无事”指社会安定,未起战乱。

  2. 行为指涉

    在古汉语中可表“无需作为”,如《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的“无为”与“无事”存在哲学互通。

三、文化语义 道家典籍《道德经》第四十八章提出“取天下常以无事”,此处“无事”指顺应自然规律,避免人为干预的政治哲学理念,该释义被《中国哲学大辞典》列为重要哲学范畴。

使用规范

现代汉语常见于“无事生非”“平安无事”等四字格,亦保留古语用法如“闲居无事”。教育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将其列为丙级常用词。

网络扩展解释

“无事”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而变化,主要包含以下解释:

  1. 没有变故
    多指社会或环境处于和平、稳定状态,无战乱、灾异等。

    • 例:《礼记·王制》提到“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强调国家安定时的礼仪。
    • 例:《史记·平準书》载“汉兴七十餘年之间,国家无事”,描述西汉初期的太平景象。
  2. 无为(道家思想)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不强行干预,即“无为而治”。

    • 例:《老子》言“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强调自然治理的重要性。
  3. 无所事事
    指空闲、没有具体事务的状态,可含贬义。

    • 例:《孟子·滕文公下》批评“士无事而食,不可也”,指出不劳而食的问题。
  4. 无须/没有必要
    表示某种行为或情况不需要发生。

    • 例:《后汉书·臧洪传》中“洪於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此处“无事”意为“不必”。
  5. 无端/没有缘故
    指事情发生缺乏明确理由。

    • 例:日常表达“无故生事”中的“无事”即强调无端引发矛盾。

其他扩展
在法语中,“无事”可译为“n'avoir rien à faire”,如“太平无事”对应“laissera tranquille”(平静无事)。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文献和现代用法,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如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史记》等权威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阿傉达山鞭叱笔记本并智长蛇阵常侍愁杀刺骨贫淬刃错辞二德饵烹樊邓防塞反异发硎喉舌黄袍加身呼土克图狡滑夹膝筋挛进任寄远剧寮聚萤控阨睽忤蜡笺老大联襟乱机鲁鸡麦粒肿马毛猬磔民让哝哝唧唧抛球乐怕死鬼皮鞵潜鹄骑吹齐家琼报然已色飞眉舞沈香豕虱识时达变霜红淑身束系调气体腔外功万口一谈伍百无以遐略笑迷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