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岐山的意思、岐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岐山的解释

山名。在今 陕西省 岐山县 境。上古称“岐”。《书·禹贡》:“导 岍 及 岐 ,至于 荆山 。” 孔 传:“三山皆在 雍州 。”《诗·大雅·緜》:“率西水滸,至于 岐 下。”《文选·张衡<西京赋>》:“ 岐 、 梁 、 汧 、 雍 。” 薛综 注引《说文》:“ 岐山 在 长安 西 美阳县 界,山有两岐,因以名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岐山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名词,既指中国陕西省的具体山体与地名,亦承载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以下从词典释义、地理特征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与基本释义

  1. 字源解析

    “岐”本义指山的分支或岔道,《说文解字》释为:“岐,周文王所封地。从山,支声。”其字形由“山”与“支”构成,强调山体分岔的地理特征。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2. 词典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岐山”特指陕西省宝鸡市境内的山脉,亦为县级行政区名称。如《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山名,在陕西。也指该山所在的县。”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二、地理实体特征

  1. 地理位置

    岐山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属秦岭北麓余脉,主峰海拔约1651米。其山势呈东西走向,因两峰对峙、形如箭括,古称“箭括岭”。

    来源:《中国地名大辞典》

  2. 历史地理沿革

    西周时期为周王室发祥地,《诗经·大雅·绵》载:“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即指周太王迁居岐山脚下,奠定周朝基业。

    来源:《史记·周本纪》

三、文化象征意义

  1. “凤鸣岐山”典故

    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朝兴起时凤凰鸣于岐山,被视为祥瑞之兆,后成为“圣王出世”的象征。此典故使岐山成为儒家文化中王权正统与德政的符号。

    来源:《国语译注》

  2. 周文化发源地

    岐山南麓的周原遗址为西周都城遗址,出土大量甲骨文、青铜器(如大盂鼎),印证其为中华礼乐文明源头。故“岐山”一词在文化语境中常代指周文化根基。

    来源:《周原考古与西周文明研究》(学术专著)

四、引用典籍与权威文献

  1. 历史文献

    • 《诗经·鲁颂·閟宫》:“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
    • 《水经注·渭水》:“岐水又东迳岐山西,俗呼为箭括岭。”
  2. 现代学术参考

    李学勤《青铜器与古代史》指出:“岐山周原遗址的发现,为西周早期历史研究提供了考古实证。”

    来源:三联书店《青铜器与古代史》

“岐山”在汉语中既是具象的地理标识,亦为承载华夏礼乐文明源头的文化符号,其释义需兼顾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的双重维度。

网络扩展解释

“岐山”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岐山是位于陕西省岐山县的一座山名。上古时期简称为“岐”,最早见于《尚书·禹贡》和《诗经·大雅》等典籍。其名称源于山体形态的分支特征(“山有两岐”),即山峰分为两岔,故以“岐”命名。

二、地理与历史背景

  1. 地理位置
    主峰在陕西省岐山县东北部,属秦岭山脉支系。另有说法提到山西省孝义县西侧也有一座岐山,但此说法需结合更多权威资料确认。
  2. 历史记载
    • 《尚书·禹贡》记载:“导岍及岐,至于荆山”,表明岐山在古代地理中的重要地位。
    • 《诗经·大雅·緜》提到周朝先祖迁居“岐下”,成为周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三、文化与象征意义

四、读音与结构

五、扩展参考

若需进一步了解岐山的历史事件或文化影响,可查阅《西京赋》(张衡)、《水经注》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百口同声半流质捕桉不住子材理参虎嘲剧出人命匆卒怛然失色大头小尾东户对弈羹食和豫弘敷哄腾鸿衣羽裳谨惠饥溺锦鲤疚心戟指掘进开机可观莱氏鍊丹良莠混杂利物楼护蔑贱宓穆鸣琴而治麋散谬字鸟哢攀例平论匹溢泼眼切适肉感弱守搔到痒处商龙商屯誓书铁券施针四禅天思理恬豁往古挽回雾阁无根据汙世崄澁显隐系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