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竖蜻蜓的意思、竖蜻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竖蜻蜓的解释

一种杂戏,其动作为头脚倒竖,用双手支撑全身。亦泛指这种动作。 元 郑光祖 《老君堂》楔子:“我做将军古怪……在教场里竖蜻蜓耍子。”《西游记》第五六回:“ 行者 翻觔斗,竖蜻蜓,疼痛难禁。”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正月·岁时杂戏》:“博戏则骑竹马,扑蝴蝶,跳白索……竖蜻蜓。”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三官宝》:“其党十餘人常聚集於其中,或掇石较力,或悬空架横木,为翻觔斗、竖蜻蜓诸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竖蜻蜓是汉语中一个生动形象的方言词汇,指人体以手撑地、双脚朝上垂直于地面的倒立动作,常见于儿童游戏、武术训练或杂技表演。该词通过“蜻蜓”的垂直停驻姿态类比人体倒立时的形态,属于汉语典型的具象化造词法。

从词源学分析,“竖”表示垂直方向的动作,“蜻蜓”作为自然界中常以直立姿态停歇的昆虫,构成复合词的核心意象。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最早见于明清白话文学作品,如《醒世姻缘传》第四回提及“竖蜻蜓耍子”,印证其历史用法。

在方言分布上,《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指出,“竖蜻蜓”主要通行于江淮官话、吴语等区域,例如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民间仍沿用此说法描述倒立动作。民俗学研究显示,该动作在传统儿童游戏中具有竞技性,在武术训练中则作为提升平衡能力的基础功法。

当代语言学著作《汉语身体动作隐喻研究》强调,此类以昆虫特征喻指人体动作的词汇,体现了汉语“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认知思维特点,具有语言学分析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竖蜻蜓”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一种倒立的动作,常见于传统杂技、儿童游戏或身体技巧展示。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指头脚倒竖、双手支撑全身的倒立姿势,因形似蜻蜓停驻时尾部翘起的姿态而得名。

2.动作形式

分为两种常见玩法:

3.历史与文化背景

4.引申含义

偶用于比喻本末倒置(如歇后语“竖蜻蜓——本末倒置”),但此用法较少见且依赖语境。

总结

“竖蜻蜓”既指具体的倒立动作,也承载了传统娱乐文化内涵。如需进一步了解动作细节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古籍《老君堂》《帝京岁时纪胜》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宝马罢省边税帛画层叠车币出典辞绂大驾刀碪打旋旋大有作为帝丘帝则杜酒二蓝風佩风驱电击服输感恸横害宏侈后援歡爱滑塔塔讲动积不相能桀犬吠尧进计金阶絶节军帑开甲侃侃而言流水线曼鬋眄眩赧颜苟活泥窗贫敝钱筒骑墙茸阘省识噬吞收恤枢机思鲈檀舍听觉通贿托诸空言委塞窝窝囊囊五原夏甲遐略歊歊携幼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