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良谨愿。 晋 葛洪 《神仙传·皇初平》:“ 皇初平 者, 丹溪 人也。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便将至 金华山 石室中,四十餘年,不復念家。”《左传·文公十八年》“明允篤诚” 唐 孔颖达 疏:“篤者厚也,志性良谨,交游款密也。”
“良谨”是古汉语中描述品行的复合词,由“良”与“谨”二字构成。“良”本义为善良、贤良,《说文解字》释为“善也”;“谨”则指恭慎、严谨,《说文解字》注为“慎也”。二字合称表示“品行端正且处事审慎”,多用于形容人的道德操守。
该词最早见于《史记·货殖列传》:“田农,掘业,而秦扬以盖一州……皆诚壹之所致,非苟为虚言也,其术可使后世称良谨焉。”此处“良谨”强调经商者的诚信与严谨态度。明代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亦云:“仆家兄良谨,足任以事”,突显人物性格中的可靠特质。
现代汉语中,“良谨”多作为书面语使用,常见于历史文献研究及人物评述领域。例如在分析汉代官吏选拔标准时,学者会引用《汉书》中“择良谨者以充其任”的记载,说明古代对官员品行的重视。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上海古籍出版社《方孝孺集》、商务印书馆《汉书译注》。
“良谨”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由“良好”和“谨慎”组合而成,强调做事态度细致周密。具体表现为:
在《神仙传》《左传》等古代文献中另有引申:
现代使用中以成语含义为主,古籍释义多出现在文史研究领域。该词褒义色彩强烈,适用于正式场合对严谨作风或敦厚品格的褒奖。
北狄辩争比雠步步娇澄阳尘昧崇明岛促装大献得朋顶天二傅福先父宗官产蛊膈桂荏姑妐还牍旱稻汉赋阖府黑理黄流火上弄冰疆隅缄帖郊岛惎构谨脩吉召稽质良愈连窝端力人李氏千头奴笼箨卢扁毛族黏餻平估拼火贫心丕业掊冒濮上桑间踆兔曲塞辱照试象守道耸善岁寒知松柏汪涵危明危视文宿逜逆乡背香象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