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的意思、邛崃的详细解释
邛崃的解释
亦作“ 邛莱 ”。山名。 邛崃山 ,在 四川省 荥经县 西。《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请处 蜀郡 严道 邛 邮” 唐 司马贞 索隐:“ 严道 有 邛莱山 ,有邮置,故曰‘ 严道 邛 邮’也。” 宋 李刘 《水调歌头·寿赵茶马》词:“万里 碧鸡 使,叱驭问 邛崍 。”
词语分解
- 邛的解释 邛 ó 〔邛崃〕a.地名,在中国四川省;b.山名,在中国四川省。 〔邛都( 病,劳:“匪其止共,维王之邛”。?)〕古地名,在今中国四川省西昌市,亦作“筇竹”。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 崃的解释 崃 (崍) á 〔邛崃〕见“ (崍)邛”。 笔画数:; 部首:山;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邛崃(Qióng Lái)是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县级市名称,其含义可从汉语词典及地名学角度作如下解析:
一、单字释义
-
邛(qióng)
- 本义:古地名,指“邛都”(今四川西昌一带),亦指古代西南少数民族“邛人”。《说文解字》释:“邛,地名。从邑工声。”
- 延伸义:
- 指“邛竹”,一种产于蜀地的实心竹,可制手杖(《史记·西南夷列传》载“邛竹杖”)。
- 通“筇”,即筇竹(《集韵·钟韵》)。
-
崃(lái)
- 专指:山名用字,特指邛崃山(今称“大关山”),属横断山脉支系。《玉篇·山部》注:“崃,山名。”
- 构词:仅用于“邛崃”一词,属非自由语素(《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二、地名溯源
“邛崃” 作为复合地名,源于其地理特征与历史沿革:
- 地理关联:因地处邛崃山脉东麓得名。邛崃山古称“邛笮山”(《汉书·地理志》),后演变为“邛崃”(《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 建制沿革:
- 秦置“临邛县”,以临近邛人聚居地命名(《华阳国志·蜀志》)。
- 南北朝始见“邛崃”地名(《魏书·地形志》),元代正式设“邛州”,1913年改“邛崃县”,1994年撤县设市。
三、文化意涵
- 历史地位:
- 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西出成都首站,以冶铁、制陶闻名(《临邛志》)。
- 西汉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在此开设“文君酒肆”,为酿酒业发源地之一(《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 自然象征:
- 邛崃山脉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地理分界线,孕育天台山、南宝山等景区,以“绿色生态屏障”著称(《四川省志·地理志》)。
参考文献
- 汉语释义:
-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4年版)
-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
- 地名溯源:
-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
-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 文化背景:
- 《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 《四川省志·地理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引用标注纸质权威版本;现代资料可参考中国方志库及四川数字方志馆平台。)
网络扩展解释
邛崃(qióng lái)是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县级市,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
读音与字形
读音为“qióng lái”,其中“邛”由“工”和“邑”构成,本义指紧邻长江的古代都市;“崃”为山名用字,合称“邛崃山”,位于四川省荥经县西。
-
地理特征
邛崃市地处成都平原西部,是川滇、川藏公路要塞,距成都市区约75公里,总面积1384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为主,邛崃山脉横亘境内,故“邛崃”也用于形容险峻山势。
二、历史与文化
-
历史沿革
古称“临邛”,始建于秦代(公元前311年),距今2300多年,是四川最早的四大古城之一。西汉时期为才女卓文君故里,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
-
文化内涵
“邛”字在古籍中既指地名,也象征山丘或忧病之意。邛崃作为文化符号,融合了巴蜀历史、交通枢纽地位及自然景观特征。
三、现代概况
现为成都市代管县级市,户籍人口约65.66万(2016年数据),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等称号。其名称既承载历史底蕴,也延续了地理标识功能。
别人正在浏览...
挨近熬熬煎煎白云背溜变证表徵碧玉蹄呈华叱吕引雠阅串换大老远帝禋恩准繁星肺府逢见封己守残恭候挂果淈乱孤行一意寒清黑白棋活话犍度翦灭结袂雎鸠矩臬滥词辽塞灵户卵球玫瑰紫明净姆姆内忧外患偏昵骈衍铅色起炕衾幄碁图身服圣猷石家庄柿叶説长道短四境私支俗学恬惰桐江土长根生雾霭误夺嫌责晳白媳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