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误夺的意思、误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误夺的解释

字句的错误和脱漏。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九歌>解题》:“加上脱简、传写、翻刻、虫蛀、鼠咬、后人的任意改窜,经历了两千多年,也不知道有多少词句上和文字上的误夺、增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误夺"是现代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动词,其核心语义指因疏忽或错误导致的删改或遗漏现象。该词由"误"(错误)与"夺"(剥夺)两个语素构成,属于并列式复合词结构。

从语义层面分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明确指出该词具有双重指向性:一是指校勘学术语,特指文献传抄过程中因误判字句导致的删削;二是指法律文书中因工作失误造成的权利剥夺记录。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三版记载,该词常见于司法文件、古籍整理等专业领域,例如"案卷误夺关键证据"的表述方式。

在词源发展方面,该词最早可追溯至清代考据学著作。王念孙《读书杂志》中已有"误夺半字"的用例,指古籍传抄过程中因形近而产生的文字脱落现象。现代司法实践中,该词被引申用于描述因工作疏失导致法律权益受损的情形,如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发布的《司法文书用语规范》中特别强调要防范"误夺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情况发生。

网络扩展解释

“误夺”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主要存在两种解释方向:

一、文献/文字学中的核心含义

指文字在传抄、刻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脱漏。例如:

二、成语用法的争议性解释

个别资料将其释为成语,指“因错误判断而抢夺财物”(),但此释义存在两点存疑:

  1. 权威性不足:高权威性词典未收录此成语用法;
  2. 语境缺失:缺乏经典文献用例支撑。

使用建议

在学术或正式语境中,优先采用第一种解释;若遇到第二种用法,需结合上下文确认其合理性。日常使用建议明确区分,避免歧义。

别人正在浏览...

暗底子安辑白社人百战摽劲儿逼废貏豸长绳系日陈虑欻欻酢伪代翟店二哥點洗雕梁绣户东堂高风峻节高棱各就各位钩子麻糖杭州涵宥黑酣红华隍陴涣诏讲扬艰苦创业疥癞蓟门浸灰金偈倨固巨贾良友癧疡风闹热泥马渡江暖尘翩翩公子评估牵费山崩地陷生内尸柩士乡受诎霜鬟雪鬓说不响朔蓬梳妆太康体檀蘂体覆题柱客通微外人外祀温湿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