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法度,准则。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学殖》:“固今日俗学之鍼砭,而训蒙之矩臬也。”
“矩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ǔ niè,其核心含义是法度或准则,用于衡量事物的对错或行为的规范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该词原指用“矩”(画直角的工具)和“臬”(测日影的标杆或箭靶)测量物体,后引申为衡量事物的标准。既可形容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如品德高尚),也可批评不合准则的言行。
用法与语境
结构与相关词
总结来说,“矩臬”通过工具测量的意象,生动表达了社会、道德或行为层面的衡量标准,兼具实用性与文化内涵。
矩臬(jǔ niè)是一个汉字词语,由矩和臬两个字组成。矩指的是规矩,臬指的是画线的辅助工具。
矩的部首是矢,臬的部首是肉。矩的笔画数是5,臬的笔画数是8。
矩臬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发展。矩是古代的一种具体测量工具,用于绘制直线和测量角度。臬则是用来辅助绘制直线和曲线的工具。因此,矩臬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使用规矩和臬来绘制直线和曲线。
矩臬的繁体字是「矩躡」。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矩臬的构成略有区别。矩的古字形是「目」加上「日」,臬的古字形是「⺼(肉的半包围形)」上加上「贝」。这些字形的演变与汉字的发展有关。
这个绘画工具箱里有各种各样的矩臬,非常方便绘制直线和曲线。
矩臬的组词有:矩形、南矩、规矩、曲矩。
矩臬的近义词有:规定、规矩、画圈、绘图。
矩臬的反义词有:自由、随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