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汉 崔瑗 《座右铭》:“无道人之短,无説己之长。”后以“説长道短”指议论他人的好坏是非。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一折:“俺倒不言语,他倒説长道短的。”《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起初儿子病重时,我原要另择日子。你便説长道短,生出许多话来,执意要那一日。” 刘绍棠 《芳草满天涯》:“那是外乡远处的习俗,到底还是要有个分寸,免得别人在背后说长道短。”
2.谈说各种事情。《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自从 杜先生 一番品题之后,这些縉绅士大夫家筵席间,定要几个梨园中人,杂坐衣冠队中,説长道短,这个成何体统!” 草明 《乘风破浪》四:“ 刘进春 正想寻一个小孩子来散散心,便搂着了她,和她说长道短。”
“说长道短”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uō cháng dào duǎn,其核心含义是议论他人的是非好坏,多带有贬义色彩,指不负责任地谈论别人的优缺点或私事。以下是详细解释:
“说长道短”反映了人际交往中常见的负面行为,强调对他人私事的过度议论。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语言结构简洁却寓意深刻,至今仍广泛用于描述缺乏边界感的言论。
《説长道短》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说得长,道理却很短”,指能够言简意赅地阐述问题的能力。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观点或道理。
《説长道短》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言(言字部)和道(辵字部)。言字部表示与“说话”、“语言”相关的意义,辵字部表示“走”的意义。
根据《康熙字典》的记录,这个词的总笔画数是14。
《説长道短》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代文人谢灵运的《文选·随园诗话》一书中。谢灵运是唐代文学评论的先驱,他在该书中记录了一些评论和随笔。这个成语即出自其中一篇随笔。
《説長道短》是这个成语在中文繁体字中的写法,如在台湾和香港常用。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成语《説长道短》通常采用的是行书或楷书形式。这些写法能够更加准确地展现每个字的笔画和结构。
1. 他的演讲真是让人受益匪浅,能够用几句话説长道短。
2. 这位作家以其独到的见解和谦虚的态度,成功地説长道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説长道短的组成部分是“説长”和“道短”,两个词都分别有自己的意义。其中,“説长”是指说话很长,即说得详细;“道短”是指道理很短,即道理简洁。
近义词可以是“言简意赅”、“一语道破”等。
反义词可以是“拉拉杂杂”、“绕弯子”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