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覆姓的意思、覆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覆姓的解释

一般由两个单字组成的姓。《水浒传》第十五回:“贫道覆姓 公孙 ,单讳一个 胜 字,道号 一清先生 。” 清 李渔 《比目鱼·寇发》:“有个司道官儿,覆姓 慕容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覆姓,又称“复姓”,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姓氏形式,是中华姓氏体系中一种古老而重要的类别。其含义与特点可从汉语词典及姓氏文化角度详细阐释如下:


一、核心定义与字形演变

  1. 字义解析

    “覆”在古汉语中与“复”通假,意为“重复”“双重”。《说文解字》释“覆”为“盖也”,引申为“重叠”之意;“姓”即血缘家族的标识符号。故“覆姓”即指由两个单字叠加构成的姓氏形式,如“司马”“欧阳”等。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9卷第124页。

  2. 历史用字差异

    早期文献多写作“覆姓”,后因汉字简化与语义侧重,“复姓”成为现代通用表述,但二者本质相同。例如《百家姓》古籍版本中均收录大量复姓条目。

    来源:《中国姓氏大辞典》,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绪论第3章。


二、历史起源与文化内涵

  1. 起源类型

    • 封邑地名:如“令狐”(山西令狐之地)、“澹台”(山东澹台湖);
    • 官职世袭:如“司徒”(掌教化之官)、“司马”(掌军事之官);
    • 先祖名号:如“端木”(孔子弟子端木赐后裔);
    • 民族融合:如“宇文”“慕容”等鲜卑族汉化姓氏。

      来源:《中国古代姓氏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15年,第78-82页。

  2. 文化象征

    覆姓承载宗法制下的血缘认同,部分姓氏(如“诸葛”“皇甫”)因历史名人形成文化符号,体现“姓氏—家族—功业”的关联性。

    来源:《中华姓氏文化通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156页。


三、现代存续与统计特征

  1. 数量与分布

    据公安部2020年户籍数据,现存复姓约200余个,占总姓氏数不足0.3%,多集中于山东、河南等中原地区。“欧阳”为人口最多的复姓(约110万人)。

    来源:《中国姓氏统计年鉴(2020)》,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年,附录表4。

  2. 特殊现象

    部分四字姓(如“爱新觉罗”)因满族汉化归入复姓范畴;个别复姓(如“第五”)保留古代序数赐姓传统,成为活态文化遗存。

    来源:《少数民族姓氏演变考》,民族出版社,2017年,第204页。


四、权威文献中的经典释义

《辞源》(修订本):

“复姓,二字或二字以上之姓。如公孙、叔孙、东郭、南郭之类。”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复姓:两个或两个以上字的姓。如诸葛亮姓诸葛,司马光姓司马。”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406页。


覆姓(复姓)是中华姓氏文化的重要构成,其形成根植于古代政治制度、地理文化及民族融合,现代虽占比极小,但仍是家族史与语言演变的活化石。

网络扩展解释

“覆姓”是指由两个或以上单字组成的姓氏,属于汉语中的复合姓氏形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覆姓由两个独立汉字组合而成,如司马、诸葛、欧阳等。这种姓氏结构在传统文献中常见,例如《三国演义》提到“覆姓司马”,《水浒传》中公孙胜自称“覆姓公孙”。

  2. 历史与用例

    • 古代人物:如司马徽(字德操)、慕容复等。
    • 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儒林外史》中的“诸葛天申”也属于此类姓氏。
  3. 与“复姓”的关系
    两者含义相同,“覆姓”是更传统的写法,而“复姓”为现代常见表述。部分文献可能存在混用,例如《水浒传》第十五回使用“覆姓”,现代资料则多用“复姓”。

  4. 特点与现状

    • 传统性: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地域、家族传承。
    • 现代使用:欧阳、上官等覆姓仍存在,但整体比例较低。

注意:覆姓与单姓(如张、王)的主要区别在于字数,例如“司马”需完整使用,不可拆分为“司”或“马”单独作为姓氏。

别人正在浏览...

白驹勃解博洽多闻钵盂弛纵带砺山河大礼堂黨國地神冻醴东猎西渔笃论高言遏过凤转浮蠹赋归来蝮虵感传乖亲贯綢汉佩好客耗射黑甜甜赫咺匠成江西腊奬学金解弦更张急惊列寄书邮酒臭开可开展匡扶癞皮劣种笼鸟池鱼蝼蚁尚且贪生鮥子墨斗鱼判正黔娄妻嗛让牵掌轻洁轻下慢上日新三蓬上行首适軄首妻硕果仅存说则烁灼蹋鸱巾现丑闲问斜阳些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