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虫末技的意思、雕虫末技的详细解释
雕虫末技的解释
亦作“ 雕虫末伎 ”。犹言雕虫小技。 明 唐顺之 《答翁东厓总制书》:“俟公破虏功成,当以向时雕虫末伎,作为鐃歌鼓吹曲,以继《采芑》《江汉》之餘嚮。” 清 纳兰性德 《赋论》:“即诗赋一道,犹可以见贤人君子之用心,若遂薄之为雕虫末技,吾未见 扬雄 之《法言》、《太玄》可直驾《离骚》而上之。”参见“ 雕虫篆刻 ”。
词语分解
- 雕虫的解释 .比喻从事不足道的小技艺。常指写作诗文辞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虽读千赋,愈惑体要。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责风轨,莫益劝戒。此 扬子 所以追悔於雕虫,貽誚於雾縠者也。” 唐 李
- 末技的解释 .古指工商业。 汉 贾谊 《论积贮疏》:“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明史·高巍传》:“疏垦 河南 、 山东 、 北平 荒田,又条上抑
网络扩展解释
“雕虫末技”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diāo chóng mò jì,其核心含义是形容技艺或能力浅薄,只能处理琐碎、微不足道的事情,缺乏真正的才能或高深的造诣。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含义
- 字面释义:
“雕虫”指雕刻虫子的微小技艺,“末技”意为末流的技能。两者结合,比喻仅掌握粗浅、不值一提的本领。
- 引申义:
常用于贬义,批评某人专注于无关紧要的细节,或能力有限无法应对重大问题。
出处与典故
- 该成语最早见于清代纳兰性德的《赋论》:
“若遂薄之为雕虫末技,吾未见扬雄之《法言》《太玄》可直驾《离骚》而上之。”
纳兰性德通过对比诗赋与经典著作,强调轻视“雕虫末技”的片面性。
用法与结构
- 语法功能:作主语、宾语或定语,多用于书面语境。
- 感情色彩:贬义,暗含对能力不足或目光短浅的批评。
- 成语结构:联合式(“雕虫”+“末技”)。
使用场景
- 批评能力不足:
如:“他虽自称专家,实则只会些雕虫末技,难当大任。”
- 讽刺过度关注琐事:
如:“与其沉迷雕虫末技,不如提升核心能力。”
近义词辨析
- 雕虫小技:与“雕虫末技”含义几乎相同,但更常用。
- 黔驴技穷:强调能力有限且已用尽,程度更深。
补充说明
- 该成语的繁体为“鵰蟲末技”,注音为ㄉㄧㄠ ㄔㄨㄥˊ ㄇㄛˋ ㄐㄧˋ。
- 现代语境中,可用于职场、学术等领域,提醒避免舍本逐末。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古典文献或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雕虫末技
《雕虫末技》这个词是指那些技艺的水平很低、不值一提的技能或手艺。以下是对这个词的拆分、来源、繁体字、古代汉字写法、例句以及一些相关词语的解释。
拆分部首和笔画
《雕虫末技》由五个汉字组成。拆分的部首和笔画分别是:
- 雕:部首是隹(鸟),总笔画数为9。
- 虫:部首是虍(虎),总笔画数为6。
- 末:部首是木(木头),总笔画数为5。
- 技:部首是扌(手),总笔画数为7。
来源和繁体
《雕虫末技》这个词有两种来源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该词来源于南怀瑾的《行者无疆》一书;另一种说法是该词出自古代典籍《尚书·虞夏书·夏书·四庶之患》。繁体字的写法为「雕蟲末技」。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雕虫末技》这个词在古代的写法是「雕蟲殘藝」。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雕虫末技》这个词的例句:
- 他的画技只能算是雕虫末技,毫无创意。
- 那些雕虫末技的手艺在现代已经没有市场了。
- 别看他学了这么久,他的舞蹈水平还是雕虫末技。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一些与《雕虫末技》相关的词语包括:
- 组词:雕琢、手艺、技艺
- 近义词:卑劣技艺、庸庸碌碌
- 反义词:高超技艺、巧妙技巧
通过以上解释,我们可以理解《雕虫末技》这个词的意义,以及它在汉字中的拆分、来源、繁体写法、古代写法、例句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词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