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奏疏;信札。《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且陛下从 代 来,每朝,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輦受其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江 南谚云:‘尺牘书疏,千里面目也。’” 唐 杜甫 《潭州送韦员外迢牧韶州》诗:“ 洞庭 无过雁,书疏莫相忘。” 宋 叶适 《夫人徐氏墓志铭》:“自是十年, 必明 书疏不闕,然愈卑下不已。”
"书疏"的汉语词典释义
"书疏"是古汉语复合词,由"书"(书写、文书)与"疏"(分条陈述)组合而成,核心含义指古代用于陈述事务或传递信息的书面文书,具体包含两类:
私人书信
指个人之间沟通的书面信件。例如《后汉书·孔融传》载"书疏往返",即指书信往来。此类文书注重情感表达与日常事务交流,是古代人际沟通的重要载体。
官方奏章
特指向君主或上级呈递的议政文书,内容多为谏言、政策建议。如《汉书·贾谊传》提及"书疏上,而大臣不悦",此处"书疏"即指奏章,需条理清晰、言辞恳切。
文体特征
权威来源参考
延伸说明
"书疏"作为古代应用文体,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文书制度与礼仪文化,是研究古代政治、社会交往的重要文献类型。详见《中国文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对文书分类的论述。
“书疏”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奏疏(奏章)
指臣子向君主呈递的正式文书,多用于陈述政见或汇报事务。例如《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提到“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言”,即官员上书时皇帝停车听取意见。
信札(书信)
泛指私人间的书面往来,如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引用的谚语“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也”,强调书信能传递人的情貌。
若需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史记》《颜氏家训》等古籍,或通过权威词典进一步查询。
搏拊不分畛域查究彻馔春申江蜑妇道途德况地罗低湿东交民巷反书反转发踪峰会复写关棙子官廕挂枝儿呵殿后范黄穣穣呼拉圈活寳狐威尖言尖语教主积冰惊帆鲸音九天采访康富矿镤軖轴朗寤褴襂嘹嘹刘纲柳桥轮桷率计末度泥垢蓬头赤脚青溪小姑卿尹趋竞善感烧化折馘市粜水帘司词讼駮碎剁听凭童骑土狗子五官相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