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自署名。 唐 曹唐 《漢武帝于宮中宴西王母》詩:“長生碧字期親署,延壽丹泉許細看。”《宋史·禮志一》:“祝版當進署者,并命秘閣吏書,上親署訖,禦寳封給之。”
“親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親自署名”,常見于古代文獻和正式文書中,強調簽名行為的親自性和權威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親署”是一個兼具曆史厚重感和功能性的詞彙,其使用多與權威、正式性相關,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宋史》等來源。
親署(qīn shǔ)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親(qīn)和署(shǔ)。
親是一個獨體字,是由亻(人)和親旁構成的,表示人與人之間的親近、親屬關系。它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字,常用在形容親近、親密、親屬等詞語中。
署也是一個獨體字,是由⺆(人)和者旁構成的,表示一個有職位、有權力的人。署多用于職位、官員、文件等詞語中。
親署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的記錄出現在《爾雅》中。字面意思是親屬籤署文件,即由親屬親自籤署的文件。後來,這個詞逐漸擴展,可指由相關人員籤署的文件,如官員、領導或親友籤署的文書。
在繁體字中,親署的寫法保持了原本的形态,沒有發生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親署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親字的早期寫法類似于今天的“親”,強調了親近的含義。署字則有多種寫法,古代常常使用“聿”字作為旁邊部分。
以下是一些關于親署的例句:
1. 他親署了這份重要文件,表示他對其擔任的職位負責。
2. 我的父親作為領導,常常親署很多重要文件。
組詞:親自、親屬、親密、籤署、親戚、親情
近義詞:親自籤署、親自動筆、親自落款
反義詞:代署、袖手旁觀、授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