矜强的意思、矜强的详细解释
矜强的解释
恃强,逞强。《后汉书·袁绍刘表传赞》:“矜彊少成,坐谈奚望。”
词语分解
- 矜的解释 矜 ī 怜悯,怜惜:矜悯(怜悯)。矜惜。矜恤。 自尊,自大,自夸:矜夸。矜伐。矜恃。骄矜。 庄重,拘谨:矜持。矜重(恘 )。 矜 í 矛柄。 矜 ā 古同“鳏”。 笔画数:; 部首:矛; 笔顺编
- 强的解释 强 á 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强壮。强健。强人。强力。强大。强劲。刚强。富强。列强。强弩之末。年富力强。 程度高:强手。强烈。强酸。能力强。 胜过,优越,好:强干。争强好(刼 )胜。 有余,略多于
专业解析
“矜强”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现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其含义需结合“矜”与“强”的本义及引申义综合理解。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词汇构成与核心释义
-
“矜”的本义与引申
- 本义:矛或戟的柄(《说文解字》),后引申为“自夸”“自负”(如《论语·卫灵公》“君子矜而不争”)。
- 情感色彩:多含“骄傲”“刻意表现”之意,如“矜功自伐”(夸耀功劳)。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
“强”的语义
- 此处取“倔强”“固执”义(《广韵》:“强,刚强也”),强调态度强硬、不易妥协。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
“矜强”的合成义
- 定义:因自负或骄傲而表现出强硬、固执的态度,含“恃才傲物”“刻意逞强”的贬义色彩。
- 例句:
《后汉书·袁绍传》:“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性矜强自用。”
(袁绍表面宽和,实则性格骄傲固执,独断专行。)
来源:《后汉书》卷七十四,中华书局点校本
二、文献用例与语境分析
-
古典文献中的“矜强”
- 北宋·王安石《答陈柅书》:“窃恐足下聪明矜强,过听某言……”
(批评对方因自负而轻信言论。)
来源:《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七
-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学者忌矜强,矜强则气浮。”
(强调治学忌骄傲逞强,否则心气浮躁。)
来源:《明儒学案·浙中王门学案》
-
现代语境的使用
- 多用于批判性描述,如:“他为人矜强,从不听取他人意见。”(《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来源:语文出版社《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三、权威工具书释义
-
《汉语大词典》
矜强:骄傲而固执己见。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8卷第19页
-
《辞源》(修订本)
以自负之心表现强硬态度。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2436页
四、语义辨析
参考文献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
-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
-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65年。
-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
- 黄宗羲,《明儒学案》,中华书局,2008年。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语文出版社,2014年。
-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
-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
网络扩展解释
“矜强”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īn qiáng,其核心含义为恃强、逞强,指依仗自身强大而表现出傲慢或强势的态度。以下为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 词义:指凭借力量或优势而自大,常带有贬义,强调因能力或地位产生的傲慢行为。
- 构成解析:
- 矜:此处读作jīn,取“自尊自大、自夸”之意(如“矜持”“骄矜”)。
- 强:读作qiáng,指力量强大,引申为“逞强、强硬”。
古籍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袁绍刘表传赞》:“矜彊少成,坐谈奚望”,批评袁绍等人因自恃强大而难成大事,仅空谈无实际作为。
用法与语境
- 典型搭配:多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行为,如“外臣桀傲,自矜强大”(引用的诗句)。
- 近义词:恃强凌弱、骄矜自满、刚愎自用。
- 反义词:谦逊、低调、虚怀若谷。
注意事项
“矜”字在古汉语中另有guān(同“鳏”)和qín(矛柄)的读音,但“矜强”中仅读jīn。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后汉书》相关章节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柏舟之节弊骐长生牌怅惜巢南惩窒尺璧稠呼呼大功告成黨偏大五金灯火店碓擣方祇分襟分岐赋贡踾扑割取画屧火亮唬通枷脰械手简嘿叫謼假手惊怖京都十景记省急于求成眷眄俊杰廉悍举世皆知老粗迈等枚筮冥应派出机构跑道评功千妥万妥刃器三龙胜任愉快世法誓令屎尿死别宿分通规投足剸车橐戢婉佞玩意儿文殊院湘累校训协统泄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