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亲授的意思、亲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亲授的解释

(1).亲手授受。《礼记·曲礼上》:“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櫛,不亲授。”《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 文姬 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男女无别者为魔,男女不亲授者为明教。”

(2).亲自教授。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诗》有讽刺之辞……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亲授"是汉语中由"亲"和"授"组成的复合动词,《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亲自传授",《现代汉语词典》标注其读音为"qīn shòu"。该词的核心语义包含三个层面:

一、主体行为的直接性。强调传授者不假他人之手,如《礼记·学记》所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暗含师长亲力亲为的教育传统。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新华成语大词典》中,收录"亲授机宜"这一成语,正是体现主体直接传授要诀的典型用法。

二、知识传递的完整性。区别于片段式指导,特指系统化的教学行为。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引《后汉书·马融传》"亲授生徒",佐证其作为完整教学体系的历史渊源。

三、情感联结的特殊性。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特别指出,该词常暗含师长对受教者的重视程度,如"家父亲授书法之道"的表述中包含着文化传承的情感维度。

在语义演变方面,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新词语词典》显示,当代语境中该词已延伸至非实体知识的传递,如"导师亲授研究方法"等学术场景的应用。但《辞海》仍强调其核心语义应保持"直接性"与"系统性"的双重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亲授”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īn shòu,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亲手授受

指亲自传递或接收物品,强调直接的行为。这一含义源自古代礼仪规范,例如《礼记·曲礼上》提到“男女不杂坐……不亲授”,规定男女之间不可亲手传递物品,以体现礼教约束。类似记载也见于《后汉书·列女传》,蔡文姬曾以“礼不亲授”为由拒绝直接口述文稿,请求以书写代替。

2.亲自教授

指由本人直接传授知识或技能。例如《颜氏家训》中提到《诗经》因内容涉及讽刺,不便由父亲直接教授子女。现代用法中,该词多用于强调教学方式的直接性,如“钢琴课常采用一对一亲授模式”。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案例,可参考《礼记》《后汉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蔽固朝裾此家麤劣戴笠故交当命大女人箪竹凋敝凋歼遁天封宠封冻赶麪杖贡缎够意思孤魂规彩亨衢横竹猴查欢动婚戚胡桃油江堤讥谤机窆截面疾棃锦边牙警角可怜巴巴馈奠婪尾酒黧农埋祟枚文靡佗木马子七观请勿秦轩权能蓐母濡须坞扫帚菜赏要神听麝香金矢词耍花腔耸突太极拳拓手天助统楫屯蹶否塞物象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