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轻险的意思、轻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轻险的解释

(1).轻躁奸险。《晋书·石季龙载记下》:“ 季龙 心昧德义,幼而轻险,假豹姿於羊质,骋梟心於狼性,始怀怨懟,终行篡夺。”《旧唐书·文苑传中·齐澣》:“ 麻察 轻险无行,常游 太平 之门,此日之事,卿岂不知耶?”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诵佛经论下》:“操行无闻,轻险有素,毒螫满怀,妄敦戒业,躁竞盈胸,谬称清净。”

(2).轻靡奇险。《北齐书·文苑传序》:“ 江 左 梁 末,弥尚轻险,始自储宫,刑乎流俗。杂惉懘以成音,故虽悲而不雅。”《周书·王褒庾信传论》:“其体以淫放为本,其词以轻险为宗。”

(3).藐视危险。 唐 顾况 《险竿歌》:“ 宛陵 女儿擘飞手,长竿横空上下走。已能轻险若平地,岂肯身为一家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轻险"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可从字面拆解并结合古籍用例来理解:

  1. 本义与核心含义:

    • 轻: 本义指分量小,引申为轻浮、轻率、轻视、不庄重。
    • 险: 本义指地势不平坦、危险,引申为阴险、邪恶、狠毒、不正。
    • 轻险: 结合二字,核心含义指“轻浮阴险” 或“轻薄险恶”。形容人的品性、言行举止轻佻放荡且心怀奸诈、手段狠毒。强调其行为既不稳重(轻),又用心不良(险)。
  2. 具体表现与引申:

    • 指人的品性: 形容人性格轻佻浮躁,同时又心术不正,喜欢玩弄阴谋诡计,行为邪恶。这是最主要的用法。
    • 指言论或行为: 形容言语轻率放肆且含有恶意或挑拨性,行为放荡不检且带有危害性。
    • 指风气或环境(较少用): 形容一种轻浮放荡且充满奸诈危险的社会风气或环境。
  3. 古籍例证与权威参考: 该词在古代史书和文献中有所记载,常用于描述奸佞之臣或不良品性:

    • 《汉书》用例: 在《汉书》中多次出现,如描述某人“性轻险”、“行轻险”。班固在《汉书·佞幸传》中评价某些得宠的近臣时,可能用到类似词汇(具体篇章需查证),意指他们靠谄媚逢迎上位,品性轻薄且心怀叵测。这体现了史家对这类人物的贬斥。可参考权威的《汉书》点校本,如中华书局版。
    • 其他典籍: 在《资治通鉴》等后世史书或文集中,也可能沿用此词评价历史人物。

“轻险”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文言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性轻薄放荡、阴险狡诈。它融合了行为上的不庄重(轻)和用心上的邪恶歹毒(险)两层含义,常出现在史书对奸邪人物的评价中。理解该词需结合具体的古籍上下文。

古籍引文示例(示意):

网络扩展解释

“轻险”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主要释义

  1. 轻躁奸险
    指性格轻浮急躁且心怀奸诈。多用于描述人的品行缺陷。
    例证:

    • 《晋书·石季龙载记下》评石季龙“幼而轻险,假豹姿於羊质”
    • 《旧唐书》称麻察“轻险无行”
  2. 轻靡奇险
    形容文风或艺术风格轻浮绮靡且追求奇异险峻。多用于文学批评。
    例证:

    • 《北齐书·文苑传序》提到南朝梁末文风“弥尚轻险”
    • 《周书》评王褒、庾信“其词以轻险为宗”
  3. 藐视危险
    指以轻松态度对待危险,含有无所畏惧的意味。
    例证:

    • 唐代顾况《险竿歌》中“已能轻险若平地”描述杂技艺人的胆识

二、相关补充


三、使用建议

该词属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使用较少,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研究领域。需注意语境,避免混淆不同含义。如需完整例句或出处,可参考《晋书》《北齐书》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倍阿北太平洋暖流编简步打成趣吃死人不吐骨头垂则黜抑赐勋达吏點焊地照短衫舵工蕃祉浮居共同体鬼吏浩裾后身黄李澴流阶乘蹐门惊哀静言衿佩汲善局顾疗养所临临隶卒率幸闽学内具宁子庞眉皓首泡立水飘忽漂洒品选牵念前郄啓路青辉让长认杀三熏三沐砂锣山额渗合诗疏守陴兽穴霜葩松柏之客提盒讬赖外部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