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提耳的意思、提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提耳的解释

语出《诗·大雅·抑》:“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孔颖达 疏:“我又亲提撕其耳,庶其志而不忘。”后以“提耳”指恳切教导。《后汉书·循吏传·刘矩》:“民有争讼, 矩 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更寻思。” 宋 司马光 《除兼侍读学士乞先次上殿札子》:“伏蒙圣恩,曲赐手詔,过加奬待,諭以至意,温密纤悉,提耳谆谆。” 清 钱谦益 《兵科给事中李遇知父友竹加赠征仕郎兵科给事中制》:“生而有气谊可见,殁而有风骨可詒,式穀之似,有深於提耳者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提耳"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源于《诗经·大雅·抑》中的典故:"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和典籍的详细解释:

一、本义与字源

指揪着耳朵当面叮嘱,形容教诲时态度恳切、严肃认真。"提"意为用手悬持,"耳"即耳朵,组合后强调教诲者通过肢体动作(提耳)加深听者的印象,体现训导的急切与直接性。此义项可追溯至汉代郑玄对《诗经》的笺注:"我非但对面语之,亲提撕其耳。"

二、引申义与用法

  1. 恳切教导

    引申为恳切教诲、谆谆告诫。如《汉语大词典》释义:"形容教导恳切。" 常见于形容师长或尊长的训导,强调言语的殷切与用心。

    :宋代朱熹《诗集传》云:"提耳,引其耳以喻谆切也。"

  2. 成语化表达

    固定为成语"耳提面命",沿用至今。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形容长辈或上级的耐心教导,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该词条,释义为"形容恳切地教导"。

三、权威文献佐证

四、现代使用与演变

现代汉语中,"提耳"极少独立使用,主要保留在成语"耳提面命"中,其形象化的动作意义已弱化,侧重表达"反复恳切教导"的抽象含义,常见于书面语及正式场合。


参考资料来源:

  1. 《毛诗正义》(汉·郑玄笺)
  2. 朱熹《诗集传》(中华书局版)
  3.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4.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提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一、文学经典中的本义(核心释义)

  1. 出处:最早源自《诗经·大雅·抑》的“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意为不仅当面教导,还贴近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诲。
  2. 引例:在《后汉书·循吏传》中,记载刘矩处理民间纠纷时“提耳训告”,指贴近当事人耳边进行耐心劝诫,强调近距离、反复的教导方式。

二、传统相学中的引申义(扩展概念)

在相学中,“提耳”特指耳形高耸如茶壶提把且耳垂圆润的面相特征,认为这类人早年易获成就,适合创业。需注意这与文学中的词义属于不同范畴。

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了解相学中的耳型分类,可参考面相学专门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基米德白宝钢背肐拉子俵卖长策塍陇称王称伯伧言锄薙磴石队子防扞浮收勒索功泽钩肠债关房官舫过午顾景侯畿回头是岸纠摄巨费刻敛炼丹连玺梨花春鳞物流丐溜急洛宴买夜冒名民有菜色秘旨木熙霓云攀龙托凤骈族痞子青墀轻科虬户起行日高三丈散草珊瑚在网羶食设虑庶言赎银司守送情肃厉台秩天君同人五彩衣先悉必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