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輕險的意思、輕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輕險的解釋

(1).輕躁奸險。《晉書·石季龍載記下》:“ 季龍 心昧德義,幼而輕險,假豹姿於羊質,騁梟心於狼性,始懷怨懟,終行篡奪。”《舊唐書·文苑傳中·齊澣》:“ 麻察 輕險無行,常遊 太平 之門,此日之事,卿豈不知耶?”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誦佛經論下》:“操行無聞,輕險有素,毒螫滿懷,妄敦戒業,躁競盈胸,謬稱清淨。”

(2).輕靡奇險。《北齊書·文苑傳序》:“ 江 左 梁 末,彌尚輕險,始自儲宮,刑乎流俗。雜惉懘以成音,故雖悲而不雅。”《周書·王褒庾信傳論》:“其體以淫放為本,其詞以輕險為宗。”

(3).藐視危險。 唐 顧況 《險竿歌》:“ 宛陵 女兒擘飛手,長竿橫空上下走。已能輕險若平地,豈肯身為一家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輕險”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主要釋義

  1. 輕躁奸險
    指性格輕浮急躁且心懷奸詐。多用于描述人的品行缺陷。
    例證:

    • 《晉書·石季龍載記下》評石季龍“幼而輕險,假豹姿於羊質”
    • 《舊唐書》稱麻察“輕險無行”
  2. 輕靡奇險
    形容文風或藝術風格輕浮绮靡且追求奇異險峻。多用于文學批評。
    例證:

    • 《北齊書·文苑傳序》提到南朝梁末文風“彌尚輕險”
    • 《周書》評王褒、庾信“其詞以輕險為宗”
  3. 藐視危險
    指以輕松态度對待危險,含有無所畏懼的意味。
    例證:

    • 唐代顧況《險竿歌》中“已能輕險若平地”描述雜技藝人的膽識

二、相關補充


三、使用建議

該詞屬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使用較少,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研究領域。需注意語境,避免混淆不同含義。如需完整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晉書》《北齊書》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輕險》的意思

《輕險》這個詞是由“輕”和“險”兩個字組成的。它代表着在一定程度上不太危險或者危險程度較低的境遇或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輕”的部首是“車”,共由9劃組成;“險”的部首是“阜”,共由8劃組成。

來源

《輕險》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經典文獻,如《論語》中有“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憂臣辱,如斯而已矣。”這句話中提及了“不重則不威”,意即頭重腳輕就無法展示威嚴。後來這個詞彙逐漸演變出“輕險”的含義。

繁體

《輕險》的繁體字為「輕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寫作“輕險”的漢字如下:

輕:車上一字,旁上勺字,下角為兩點

險:兩耳,上邊為山字,下邊為耳子形狀

例句

1. 他選擇了輕險的路線,避開了可能存在的危險。

2. 心懷輕險,才能保持進取的姿态。

組詞

輕松、險惡、輕敵、冒險

近義詞

安全、穩定、輕微、風險較低

反義詞

嚴重、危險、冒險、風險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