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色袍服,角饰腰带。 明 代未授职进士服式。借指未授职进士。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荐主同咨》:“自戊戌一咨,候命輦下者五载,青袍角带,鳞集都城。”
“青袍角带”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字面含义
指青色袍服和角饰腰带,是明代未正式授予官职的进士所穿的特定服饰。
引申含义
借代未授职的进士群体。例如明代进士通过殿试后需等待吏部选官,在此期间统一穿着此服饰,故“青袍角带”成为这一身份的标志。
文献来源
出自明代沈德符的《野获编·科场·荐主同咨》,文中描述进士“候命辇下者五载,青袍角带,鳞集都城”,生动刻画了进士们等待授职时的场景。
语法特点
通常作主语或宾语,如:“青袍角带,鳞集都城”,强调进士群体的聚集状态。
服饰特征
青色袍服象征士人身份,角带(以角质装饰的腰带)则是明代低阶官员或候选者的配饰,与高阶官员的“玉带”形成对比。
历史背景
明代进士需通过吏部“观政”考核后方能正式任职,此期间统一着装,既体现身份,又便于管理。
如需进一步了解服饰细节或明代科举制度,可参考《明史·舆服志》及《野获编》原文。
《青袍角带》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穿着华丽的官员。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官服,青袍代表高级官员,角带代表官员的身份。
《青袍角带》的部首是衣(衣服),共有11个笔画。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文选·陆贾·杂作》一书中。陆贾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他在这本书中描写了高官显贵们的穿着,其中提到了《青袍角带》这个词。
繁体字为《青袍角帶》。
古代汉字写作《靑袍角帶》。
他穿着一袭青袍角带,气度非凡。
1. 青袍:形容高级官员穿的华丽衣袍。
2. 角带:指代官员的身份标志。
官袍华服、衣冠楚楚
平民朴素、衣着随意
骜狠阿容别目波棱盖成兆才吃乾饭赤统池文错简奠挚丁期乏累非昔是今凫趋宫门挂帅海户翰墨人旱烟筒豪伟建倡监犯角牴戏较高级节风祭公金安扃鐍戢手乐陶陶连畔漫波蛮夷大长猫蹲貌喏茅土末秋黏米甯武子鸊鷉牵扳潜身缩首气褊侵欲启全染采仍几仍陋袭简宂员扫犁生才生还寺省条胁町町踠跧蛙渚五陈无仇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