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絶灭的意思、絶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絶灭的解释

1.毁灭;消失。2.断绝。

详细解释

1.毁灭;消失。《墨子·明鬼下》:“咸恐其腐蠹絶灭,后世子孙,不得而记,故琢之盘盂鏤之金石以重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马水》:“ 孙畅之 述画,有 督亢 地图。言 燕 太子丹 使 荆軻 齎入 秦 。 秦 王杀 軻 ,图亦絶灭。”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州县赋税》:“姦凶时有窃发,督邮追案,十日乃到,贼已远逃,踪迹絶灭。”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必然底地随此而起者,是资本主义之敌,就是绝灭资本主义的无产者。”

2.断绝。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欲以杜塞餘道,絶灭微学。”《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其五十二种衰少,不能自立,分散为附落,或絶灭无后,或引而远去。”《三国演义》第一○五回:“朕若负前盟,子孙絶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絶灭”是“灭绝”的异体写法,其规范词形为“灭绝”。该词在汉语中具有两层核心含义:

一、生物消亡义 指生物种群完全消失,不可再生。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灭绝”为“完全消灭;消亡殆尽”,常用于描述物种的永久性消失。生物学领域进一步将其细分为“功能性灭绝”(物种数量无法维持繁衍)和“绝对灭绝”(全球范围内个体消亡),这一分类见于《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标准。

二、文化断绝义 引申指传统、技艺或文明的失传。清代小说《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载“恐其宗庙灭绝”,即以血缘传承中断喻指文化体系的消亡。此用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被援引,如《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报告》中强调“警惕手工技艺灭绝风险”。

该词在古籍中常与“濒危”“式微”形成语义关联,现代汉语使用需注意语境差异——生物学术语侧重客观描述,人文领域则多含文化保护倾向。

网络扩展解释

“絶灭”(jué miè)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灭绝、消失”,指某种事物完全消亡、不复存在。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1. 灭绝;完全消失
    指物种、文化或事物因自然或人为原因彻底消亡。例如:“濒于绝灭”描述某种生物接近灭绝状态。

  2. 断绝;毁灭
    古文语境中可指血脉、传统等的断绝。如《三国演义》中“子孙绝灭”即表达血脉断绝之意。


二、引证与用法


三、近义词与关联词


四、补充说明

该词多用于正式语境,常见于生物学、历史学等领域,表达不可逆的消失状态。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用例或现代延伸含义,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矮墩墩安土重旧班斓卑逊被中香炉播传酲酲酬志倅介麤苴待泮荅沓多年来烽堠富邻高京更则道挂面罟罟吼天氏魂神箭脚夹弄贾市节然系留金鼓喧阗尽力谨志决计没眼色门閤铭戒谋养牧司纳下馁饥辇下牛溲马勃抛戈弃甲偏宫破叶箭遣将徵兵求全驱战桑荫不徙擅师盛粮驶马时禽逝物速记梼演亡国灭种温惠降龙钵小包车小苦小相洗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