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cern;feel anxious;worry about] 同“担心”
(1).专心。 明 袁宏道 《广庄·大宗师》:“二乘之士,以寂灭为不死,是故耽心禪观,趋向虚无。” 清 恽敬 《与李汀州》:“盖由耽心禪悦,障阂未除;过推其虚,反没其实也。”
(2).担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五回:“只是有一件事,我很代你耽心。” 丁玲 《过年》:“ 小菡 常常总听见老鼠在那房里叫,耽心妈床上的帐子被褥会让老鼠占着,做起窝来。”
“耽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同“担心”
表示对某事或某人存在挂念、顾虑或不安的情绪。例如《红楼梦》第五四回提到:“散了又齐备,我们这里也不耽心,又可以全他的礼,岂不三处有益。”
古义中的“专心”
在明代袁宏道《广庄·大宗师》中,“耽心”指专注、投入于某事,如“耽心禅观,趋向虚无”。清代恽敬的《与李汀州》也沿用此意。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语文工具书。
耽心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因担忧、忧虑而心神不宁。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耳"和"心",分别表示耳朵和心脏,耳朵是借指听觉,心脏是指情感和思绪。在汉字中,耳和心形象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耽心。
关于耽心的来源,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使用繁体字。繁体字中的耽心与简体字的耽心相同,拥有相同的意义和拆分部首。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耽心的古字形是耽心,其中的心字部分曾经被写成忄,现在的简化字中则使用了心的字形。这种古字形用于古籍和古文化研究中,提醒我们对古代汉字的记载和传承保持敬畏。
耽心在日常的使用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某种担忧或忧虑而感到不安。例如,你可以说:"他因为考试成绩而耽心了整个晚上。"这里的耽心表达了他对自己的学业成绩感到忧虑的状态。
耽心还可以与其他词语组成一些词组,例如耽心忡忡和耽心如焚。耽心忡忡形容一个人内心充满忧虑,而耽心如焚则表示一个人的担忧和烦恼到了极点。
在寻找与耽心相近的词语时,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忧虑、忧心、烦心等词汇。这些词语都蕴含了对事情不确定性和未知结果的担心。
相反地,如果想要表达与耽心相反的情感,可以使用释怀、宽心、放心等词汇。这些词语意味着对事情的放松、安心和不再忧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