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尺雪的意思、尺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尺雪的解释

一尺厚的雪。指大雪。语本《左传·隐公九年》:“平地尺为大雪。”《晋书·陆机传》:“大风折木,平地尺雪。” 唐 杜甫 《后苦寒行》之一:“南纪 巫 庐 瘴不絶,太古以来无尺雪。” 元 王恽 《和东坡聚星堂雪诗》:“天风一夜吹端叶,清晓开门惊尺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尺雪是汉语中一个富有画面感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积雪厚度达一尺(约33厘米),常用于形容雪量极大、积雪深厚的景象。以下从词典释义与权威引证角度详细说明:

一、词义解析

  1. 字面本义

    “尺”为量词,指一尺的厚度;“雪”即自然降雪现象。组合后特指积雪深度累积至一尺,是古代文献中量化雪势的具象表达。例如《汉语大词典》释为:“厚一尺的雪。亦泛指大雪。”

  2. 引申含义

    因一尺积雪需持续强降雪方能形成,故该词隐含极端严寒、雪灾隐患或丰年预兆的双重文化意象。农谚“尺雪抵得过春雨”即借其厚度喻指瑞雪对农耕的益处。

二、典籍出处与用例

  1. 历史文献记载

    《旧唐书·刘仁轨传》载:“比至冬日,积雪尺余。”此处“尺余”与“尺雪”同义,实证唐代已用尺度量化雪深。宋代陆游《雪后苦寒》诗“绕庭数竹饶新笋,尺雪时能压旧枝”更以文学笔法强化雪势之威。

  2. 气象记录意义

    古代官方常以“尺雪”作为灾异上报标准。如《宋史·五行志》多次记录“京师大雪尺余”,反映其作为极端天气的计量依据。

三、现代释义与用法

《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归入具象化气象术语,强调其描述性功能。现代语境中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历史叙述,如“北国冬月,尺雪封门”凸显地域气候特征。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2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网络版见于汉典
  2. 《汉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8年.(部分内容可查国学大师
  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网络扩展解释

“尺雪”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及现代语境中具有特定解释。以下为综合解析:

1.基本释义

指一尺厚的雪,表示大雪的厚度。语出《左传·隐公九年》中“平地尺为大雪”,古代用“尺”作为大雪的衡量标准()。

2.出处与演变

3.使用场景

4.常见误解

部分现代解释(如)误将其释为“小雪”,实为古代对“大雪”的量化表达,需结合权威文献理解。

5.相关诗句


若需更多例句或文学背景,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邦家之光边尘不惊标准大气压碧磴别裔撦冶吃花酒窗阁触蹶大面儿上点窜电晕點召蝃蝀纺纑分子甘心氏挂冠求去圭璧古垒寒颤核弹横奔横亘厚厚黄额晦气魂消胆丧徼妙金珂诀断椐椐彊彊壳菜扣角擂击两榜两登恋轩连朝廖井丽句清词漏声乱嘈嘈緑熊席没留没乱明滴溜米糱牛溲马勃破夏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庆士穷寇莫追折巾郭神鹅石岛誓禁脱壳金蝉顽啬下笔如神习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