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 王敦 常于酒后咏 曹操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句,并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见《晋书·王敦传》。后因以“扣壶长吟”为抒发壮怀或不平之气的典故。 清 唐孙华 《题薪禅弟<击壶图>》诗:“扣壶长吟心未厌,惜哉狂竖徒骄盈。”
“扣壶长吟”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本义与典故
该成语源于《晋书·王敦传》记载的故事:晋朝名士王敦在酒后常吟诵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并击打唾壶(痰盂)作为节拍,导致壶口残缺。后人以此比喻抒发壮志豪情或心中不平之气,尤其在怀才不遇时借诗文宣泄情绪。
引申义
现代多用于形容文人志士通过创作表达抱负或愤懑,强调情感的强烈与执着。
《扣壶长吟》是指壶盖扣在壶口上,长时间不离开状况下吟咏诗词。这个词汇源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化传统,常用于赞美那些能够一气呵成写下长诗长词的才子。
《扣壶长吟》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扌(手)和壴(壶),共计5个笔画。
《扣壶长吟》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句中,他将自己写诗的情景比作扣住壶盖不放的壶盖,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写诗的专注和投入。
繁体字“扣壺長吟”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字形和现代有所不同。如“壴”在古代写作“壺”,“吟”写作“吟”等。不同朝代的字形也有所变化。
他整日扣壶长吟,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创作。
- 扣盖:指将盖子紧紧扣住
- 长久:长时间;久远
- 吟咏:吟颂;诗词歌赋
- 投入:沉浸
- 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 专注:全神贯注
- 分心:心思不集中
- 散漫:不专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