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驻节,停车。节,车行的节度。《楚辞·离骚》:“吾令 羲和 弭节兮,望 崦嵫 而勿迫。” 洪兴祖 补注:“弭,止也。” 马茂元 注:“弭节,犹言停车不进。”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访怀沙之渊,得捐珮之浦,弭节 罗 潭,艤舟 汨 渚。”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候吏报君来,弭节江之湄。” 明 归有光 《东隅说》:“弭节乎 暘谷 之地,总轡乎 扶桑 之墟。” 清 黄遵宪 《度辽将军歌》:“自从弭节驻 鸡林 ,所部精兵皆百鍊。”
(2).少停,一会儿。《文选·宋玉<高唐赋>》:“飞鸟未及起,走兽未及发,弭节奄忽,蹄足洒血。” 李周翰 注:“弭节,犹少时也,言鸟兽未及远飞走,少时之间,蹄足之上皆以洒血。”
(3).驾驭车子。《文选·张衡<东京赋>》:“ 大丙 弭节, 风后 陪乘。” 薛综 注引 高诱 曰:“二人, 太乙 之御也。”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将朝圣王,匪敢晏寧,弭节长騖,指日遄征。” 唐 虞世南 《从军行》之二:“ 涂山 烽候惊,弭节度 龙城 。” 唐 韦应物 《寄大梁诸友》诗:“分竹守南 譙 ,弭节过 梁 池。”
弭节是汉语中的一个文言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指停车或缓行。本义为按住车行的节度,使车马减速或停止行进。
例:《楚辞·离骚》载:“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意为:我命羲和停鞭缓行,遥望崦嵫山勿急于靠近。)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于是楚王乃弭节徘徊,翱翔容与。”(描述楚王停车徘徊,从容游观。)
洪兴祖《楚辞补注》注:“弭,止也;节,行节度。”引申为驻足观览或暂歇行程。
在当代语境中,常见于文学或历史文本,表“停歇”“流连”,如“弭节青丘”(于仙境停驻)。
参考资料:
“弭节”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弭”与“节”的原始意义及文献用例综合理解。根据多个词典和文献资料,该词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驻节停车
“弭”意为停止,“节”指车行的节奏或节度。合指停车暂驻,常见于描述车马行进中的停顿。
文献例证:
短暂停留
引申为片刻停留,强调时间上的短暂性。
文献例证:
背盟边竟闭关自主逼人昌侯春申江雏尾刀币打颤殿呵雕采东经钝浊笃习儿嬉繁秾扶风覆盖面敷译关署鬼附诡逸过身鼓鳍叫嚷禁戢锦香囊酒光急骤局节开芭涝池连底冻蠡渎灵曲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螺栓緑简懋化明晦闹音音捏两把汗啮镞法盆子毗邻曝场千载轻沤琼都溶溶摄护食火鷄岁运滕口佻窃题识王贡王旨僞君子仙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