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齐鼓的意思、齐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齐鼓的解释

亦作“ 齐皷 ”。鼓名。齐,通“ 脐 ”。《旧唐书·音乐志二》:“齐鼓,如漆桶,大一头,设齐於鼓面如麝脐,故曰齐鼓。”《太平御览》卷五八二引《大周正乐》:“齐皷,如漆桶,大一头,设齐於皷面如麝齐,故曰齐皷。”《渊鉴类函·乐部·鼓一》:“﹝齐鼓﹞ 西凉 高丽 之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齐鼓"在汉语中有两层主要释义:

一、古代打击乐器 作为乐器名称,齐鼓最早见于《旧唐书·音乐志》,属于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的西域乐器。其形制特征为鼓身两端直径不等,呈不对称结构,演奏时需悬挂于支架上,用双槌击奏,音色浑厚低沉,多用于宫廷雅乐和军乐仪仗。该形制在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壁画中可见实物描绘。

二、地理方位表述 在地名使用中,"齐鼓"作动词短语,意为"与鼓山平齐",源自《水经注·滱水篇》记载:"城垣齐鼓而筑",特指河北定州古城墙与鼓山高度持平的建筑规制。这种用法在明清地方志中演变为固定地理标识,如《保定府志》载"城西二十里有齐鼓台"。

现代汉语研究中,《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将齐鼓列为隋唐燕乐重要考证对象,而《中国古代建筑辞典》则收录了其地理学引申义项。两义项均保持独立词条地位,未产生现代语义延伸。

网络扩展解释

“齐鼓”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根据具体背景区分:

一、作为古代乐器(主流解释)

  1. 基本定义
    齐鼓是中国古代击奏膜鸣乐器,主要用于西凉乐和高丽乐中。其名称来源于鼓面中央的凸起结构,形似麝香脐,故以“齐”(通“脐”)命名。

  2. 形制特征
    据《旧唐书·音乐志二》记载,齐鼓“如漆桶,大一头,设齐于鼓面如麝脐”,即鼓身呈漆桶状,一端较大,鼓面中央有脐状隆起。

  3. 历史记载
    该乐器在《太平御览》《渊鉴类函》等文献中均有提及,属唐代宫廷乐器的组成部分。

二、作为成语(存疑解释)

个别资料(如)提到“齐鼓”引申为成语,表示“众人齐心协力”,并称出自《左传·僖公十九年》。但经查证,《左传》原文中“齐鼓”仅为字面描述击鼓行为,未形成固定成语,此用法可能为现代误传,建议谨慎采用。

在学术或历史语境中,“齐鼓”主要指古代鼓乐器;成语用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需进一步考证。如需深入研究乐器形制,可参考《旧唐书·音乐志》《通典·乐四》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拨草瞻风不易残书嗔恼创世纪创造教育春假大政灯夕蝶衣锻磨废辍凤协鸾和刚豪干匿共辔寒冰捍马环辙滑嘴胡服骑射火泉绛罗酱齐兼夕角絃阶閤祭仆稘岁旧观就势空印老卖躐跻灵机麻苏苏面不改色女国刨食千里寄鹅毛钦负秦牙求名夺利权与取材祛尘羣神生杀跾跾送灶贪婪无厌桐帽外巧内嫉亡将倭寇无名租无遗小大哥夏政忻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