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平衡。谓举物与心相平。《周礼·考工记·梓人》“乡衡而实不尽” 郑玄 注引《曲礼》:“执君器齐衡。”按,《礼记·曲礼下》作“国君则平衡”。 孔颖达 疏:“国君,诸侯也,降於天子,故其臣为奉持器与心齐平也。”
(2).等同;不相上下。 南朝 梁 沉约 《齐司空柳世隆行状》:“固可以齐衡八凯,方驾五臣。”《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今与列国诸侯齐衡入封,岂所谓宪章在昔,垂法将来者也?” 宋 叶适 《刘子怡墓志铭》:“今两乡文物,争自磨洗,齐衡一州,自君始也。”
“齐衡”作为词语和名字有不同的解释方向,需分别说明:
平衡/均衡
指举物时器物与心口保持齐平,象征公平与协调。这一用法源自古代礼仪,如《周礼·考工记》提到“执君器齐衡”,郑玄注引《礼记》解释为“与心齐平”。现代引申为事物或力量的协调状态,如形容性格稳定或资源分配合理。
等同/不相上下
用于描述事物或人物地位、能力相当。例如南朝沈约《齐司空柳世隆行状》中“齐衡八凯”(与古代贤臣并列),或《旧唐书》中“与诸侯齐衡”的用法。
若“齐衡”作为名字,其含义结合单字解析:
名字整体寓意条理分明、公平正直,可引申为“活力与智慧并存”。
齐衡是一个汉字词,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齐和衡。齐衡的词义是指平整和均衡。
齐字由干部字旁组成,它的部首是齐,共有十三划。齐字是一个形声字,声音与“启”相近。
衡字由业字旁和盖字头组成,它的部首是行,共有十四划。衡字也是一个形声字,声音与“恒”相近。
齐衡这个词来源于《左传·庄公十二年》:“曲在高墉之下,宜歌而饮,不管于衡闾之间矣。”
齐衡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齐的字形比较特别,在甲骨文中,齐字的字形是个方块的图案,下面画一条线表示地面。而衡字在甲骨文中的字形则是一个下面有两条斜线的长方形。
例句:
1. 这个公司的管理齐衡,每个人的责任都平均分配。
2. 在运动员的眼中,公平竞争是齐衡的基础。
组词:齐心协力、齐步走、调齐、衡量、平衡。
近义词:平等、均衡、整齐。
反义词:不平等、不平衡、杂乱。
百汰傍靠剥桡北京地下铁道不疼不痒察己知人长姣憃冥冲情床筵诞受点燃董齐夺情铎针坟策峯脚扶疏甘旨肥浓高底櫜服龟辩鬼门关活辣子惊慕空腹高心鑛穴刳脂剔膏捞龙肋骨累计连云灵书緑化物萌茁明霞愍怜谜头谬托知己目空一世南关陪钱起痼七上八落上蹿下跳稍天世利廋疏桃卯甜和天鸡壶铁丝牀豚犊韡煌萎靃蓊渤污道鲜卑陷击仙姿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