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龟辩的意思、龟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龟辩的解释

谓关于生死的论辩。语本《庄子·秋水》:“吾闻 楚 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寧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寧其生而曳尾於涂中乎?” 唐 卢照邻 《同崔录事哭郑员外》诗:“凤词凌 汉 阁,龟辩罩 周 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龟辩”是一个源自《庄子》的典故性词汇,其含义与生死观及人生选择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源与典故
    该词出自《庄子·秋水》篇的寓言故事:楚国神龟死后被供奉于庙堂,庄子借此提出“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宁愿活着在泥水中爬行,还是死后被尊崇)的哲学思辨。核心在于探讨生命价值与世俗名利的取舍。

  2. 哲学内涵
    特指关于生存与死亡的价值辩论,强调道家思想中“重生轻物”的理念,主张自然状态的生命尊严高于人为赋予的虚名。

  3. 文学引用
    唐代卢照邻在《同崔录事哭郑员外》诗中用“龟辩罩周园”表达对友人超脱生死境界的赞颂,说明该词常用于赞许具有通达生死观的人物。

  4. 现代延伸
    当代可引申为对人生重大抉择的深层思考,例如在物质追求与精神自由之间的权衡。

提示:由于该词属于古代冷门典故,现代文献中极少使用,理解时需结合庄子哲学体系。如需进一步考证原始文本,可查阅《庄子·秋水》篇相关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龟辩的意思

龟辩是指人们在辩论中表现得迟缓、拖拉、犹豫不决的态度。当人们面对辩论或争论时,常常表现出像乌龟一样躲避、回避、拖延的行为,这种行为被形象地比喻为龟辩。

拆分部首和笔画

龟辩的部首是龙,笔画为18画。龙作为部首,象征着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和权力。

来源

龟辩一词最早出现在明朝儒学家王守仁的《人间词话》一书中。王守仁将人们在辩论中的迟缓、拖拉的现象比喻为乌龟缩进壳中,不愿意与人正面交锋,从而形成了“龟辩”的概念。

繁体

龟辩的繁体字为龜辯。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中的“龟”在写法上有多种变体,如“亀”、“鬼”等。在古代,人们常常根据使用场合和个人喜好来选择不同的写法。

例句

他对任何问题都爱龟辩,从不直接回答。

在辩论中,他总是故意龟辩,想通过拖延时间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组词

龟速、龟缩、龟戏、龟毛、龟步

近义词

犹豫不决、敷衍塞责、拖拖拉拉、拖泥带水、避重就轻

反义词

直截了当、果断、爽快、坚决、明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