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铎针的意思、铎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铎针的解释

明 代官帽上的装饰品。用金银珠玉等制成各种表示吉祥的字样或花饰。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鐸针,金银、珠翠、珊瑚皆可为之。年节则大吉胡芦、万年吉庆,元宵则灯笼……单一枚有錞,居官帽中央者是也。” 明 蒋之翘 《天启宫词》:“鐸针新样团双凤,吉字口衔青亚姑。”自注:“鐸针以金银、珠寳镶成,近侍钉居帽中。其名有大吉葫芦、万年吉庆等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铎针是中国古代冠饰中的重要配件,其名称源于“铎”与“针”的组合。“铎”本指古代宣布政令或战事时使用的金属响器,《汉语大词典》记载其形制为“大铃,有舌,振舌发声”;“针”则为固定发冠的细长工具。铎针特指明代官员冠帽上的金属装饰物,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

从形制来看,铎针多由金银制成,主体呈尖锥状,顶端常饰以珍宝或祥瑞纹样。《明史·舆服志》记载,一品官员所用铎针“长五寸,顶嵌宝石”,不同品级在材质和尺寸上均有严格规定。其功能除固定梁冠外,更作为身份地位的标识,与明清官服制度中的补子、顶戴形成完整礼制体系。

该器物在文化层面蕴含双重象征:其铎形元素暗合“振铎传声”的礼制传统,体现官员代天子宣化民意的职责;针状结构则隐喻“中正不偏”的为官准则。清代《日下旧闻考》特别指出,铎针制作需经工部审定样式,彰显其礼器属性。

注:本文参考文献包括《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明史·舆服志》(中华书局点校本)、《日下旧闻考》(北京古籍出版社)等权威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铎针”是明代官帽上的一种装饰品,其详细解释如下:

  1. 定义与材质
    铎针是用金、银、珠玉、珊瑚等贵重材料制成的装饰物,通常被固定在官帽的中央位置。其形制多样,常以吉祥字样(如“大吉”“万年吉庆”)或节庆符号(如灯笼、葫芦)为主题。

  2. 象征意义
    作为官员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铎针的材质和工艺反映了佩戴者的品级。例如,高级官员可能使用镶嵌宝石的铎针,而中低级官员则用金银等普通材质。

  3. 使用场景
    根据明代典籍《酌中志》记载,铎针会因节日调整样式。例如:年节用“大吉葫芦”,元宵节则换为灯笼图案,兼具装饰与节庆功能。

  4. 文献记载
    明人刘若愚在《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中明确描述了铎针的制作与佩戴方式,蒋之翘的《天启宫词》也提到“吉字口衔青亚姑”等细节,印证了其文化内涵。

铎针不仅是明代官服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承载了当时的吉祥文化与等级观念,常见于宦官及官员的服饰中。

别人正在浏览...

白分百货榜妾鳖甲敝房层累茶子油触处春秀打弯得休便休电绕璇枢独家院耳濡目击鹅雁風鳥风摅浮土歌拍躬行实践管说诡巧蒿径后尧婆惶急呼唱火箭炮拣退见物不见人加添戛玉锵金节末解衣般礴饥氓鯨力经由开口笑刻削刻忮刲刺冷金纸两唐怜嗟民义谬陋俳笑铺敦青琐拜清心少欲秋坻却苏山梨生机勃勃升龙祀孤私问天上无介乡佣纤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