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磋相正。《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嚶嚶” 汉 郑玄 笺:“言昔日未居位在农之时,与友生於山巖伐木,为勤苦之事,犹以道德相切正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至 鄴 已来,唯见 崔子约 崔瞻 叔姪, 李祖仁 李蔚 兄弟,颇事言词,少为切正。”
恰切平正。《后汉书·周举传》:“ 举 后举茂才,为 平丘 令。上书言当世得失,辞甚切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 刘隗 切正,而刻文阔略。”
“切正”的汉语词典释义
“切正”为汉语合成词,由“切”与“正”组合而成,常见于古代汉语及现代书面语,其核心含义为“恰当正确,切合正道”。以下为权威解析:
基本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切”指贴合、契合,“正”为正当、正确,合而表“言行或方法符合规范与准则”。例如:“其论据切正,无可辩驳”。
深层引申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补充,“切正”隐含对事理精准把握的要求,强调“既合乎事实,又符合道德或逻辑”,如《文心雕龙》中“文辞切正,义理昭然”。
用法与语境
现代用法中多用于评价论述、建议或行为。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举例:“切正时弊”指批判恰中社会问题要害;“言辞切正”形容表达严谨客观。
近义与反义
近义词包括“确当”“允洽”,反义词如“乖谬”“偏颇”。据《辞海》释义,词义区别在于“切正”更侧重“贴合实际需求与标准”。
经典文献印证
儒家典籍中可见“切正”强调修身准则,如《礼记注疏》注:“修身贵切正,言行合一为要”。
参考资料:本文释义综合引自《汉语大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辞海》《礼记注疏》等权威辞书。
“切正”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含义和用法:
“切正”由“切”和“正”组合而成,字面意为切合正道,引申为形容言行举止端正严谨,符合道德规范。其核心含义包含两方面:
该词在《文心雕龙》《后汉书》等典籍中均有使用。例如南朝刘勰提到“刘隗切正,而刻文阔略”,指言辞既切中要害又保持公正(出自)。
注:如需更多例句或相关成语接龙,可参考、3中的造句示例。
板子部办补痕憯憯草木知威怅人琴成周赤后持世鸱峙多幸耳膜反鞭反躬自省放醉番茂返辔收帆飞驾刚巧公父观风蚝莆坏证家山贾业开始老谱练声辽逈刘表牛留校陪拜蚍蜉堞迁逝清书轻闲丘乘丘封日要荣膺肉里刺烧香杀身室奉食谱输灌台面台扇天疮土拨鼠偎抱闻所未闻涡盘无尚享年缃缛小会同媟亵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