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鸿的意思、羁鸿的详细解释
羁鸿的解释
亦作“羇鸿”。犹征鸿。 唐 王昌龄 《出郴山口至垒石湾》诗:“寒月波荡漾,羇鸿去悠悠。” 唐 柳宗元 《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诗:“杳杳渔父吟,叫叫羈鸿哀。” 明 文徵明 《夜坐》诗:“微风吹空星漠漠,时有羇鸿夜寥廓。”
词语分解
- 羁的解释 羁 (羈) ī 马笼头:无羁之马。羁绁(.马笼头和缰绳;.喻束缚)。 束缚,拘束:羁押。羁绊。羁缚。羁囚。放荡不羁。 停留,使停留:羁旅(长久寄居他乡)。羁留。羁泊。羁滞。 古代女孩留在头顶像马笼头的
- 鸿的解释 鸿 (鴻) ó 大雁:鸿雁。鸿毛。雪泥鸿爪(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大:鸿博。鸿图。鸿沟。鸿儒。鸿福。鸿运。鸿烈。 指书信:来鸿。 姓。 笔画数:; 部首:鸟;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羁鸿”释义
“羁鸿”为古汉语复合词,由“羁”与“鸿”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受困或漂泊无依的鸿雁,常借喻身不由己、漂泊流离的旅人。以下从字源、意象及典籍用例分述:
一、字义解析
-
羁(jī)
- 本义:马络头(《说文解字》:“羁,马络头也”),引申为束缚、拘束、寄居异乡。
- 引申义:在诗词中多指漂泊困顿之境,如杜甫《祭故相国清河房公文》:“流落剑南,羁泊未归。”
-
鸿(hóng)
- 本义:大雁(《说文解字》:“鸿,鸿鹄也”)。
- 象征义:因鸿雁迁徙习性,古典文学常以其喻指游子、书信或漂泊命运,如《汉书·苏武传》载“雁足传书”典故。
合成词“羁鸿”:融合“羁”的困顿感与“鸿”的迁徙意象,强调身陷困境、漂泊无定的鸿雁,进而隐喻人生际遇。
二、典籍用例与文学意象
-
漂泊之叹
- 唐代李商隐《夕阳楼》云:“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孤鸿形象暗合“羁鸿”之飘零感,抒写身世浮沉之悲。
- 清代黄景仁《杂感》:“我亦羁鸿羽翼残,江湖满地水云寒。” 直以“羁鸿”自况,喻指才志受困、流落江湖的境遇。
-
困顿之喻
- 宋代陆游《秋夜》:“断雁啼霜夜正长,羁鸿吊月影凄凉。” 以“羁鸿”与“断雁”并提,渲染孤寂困厄之情。
三、权威辞书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释例:
羁鸿:受困的鸿雁。喻指流落异乡、身不由己之人。
例证:清·纳兰性德《清平乐》:“羁鸿无计,只带斜阳去。”
参考文献
- 《说文解字注》(许慎撰,段玉裁注),中华书局。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详见纸质版第12卷。
- 《全唐诗》(彭定求编),中华书局,李商隐卷。
- 《陆游全集校注》(钱仲联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权威出版物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羁鸿”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ī hóng,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迁徙的鸿雁()。其中:
- 羁:本义为马笼头,引申为束缚、漂泊、寄居他乡之意;
- 鸿:指大雁,古代常代指书信或远行意象。
二、文学意象
该词多用于古诗文,通过鸿雁的迁徙特性,隐喻漂泊无定、孤寂哀愁的情感。例如:
- 唐·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叫叫羁鸿哀”,以鸿雁哀鸣暗喻羁旅之愁();
- 明·文徵明《夜坐》:“时有羁鸿夜寥廓”,借鸿雁渲染寂寥意境()。
三、相关延伸
- 近义词:征鸿、孤鸿(常见于“孤鸿缥缈”“断雁孤鸿”等表达);
- 情感关联:常与游子思乡、文人失意等主题结合,如王昌龄诗句“羁鸿去悠悠”暗含漂泊无依之感()。
四、注意事项
需注意该词属于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学作品或特定语境下的诗意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白足和尚褊心步打逋户草堂体朝署炽热绸绸大李将军大迁吊铺豆腐恩同再造法兰西阶级斗争饭僧负斗负轭工绝谷口子真河清海竭诲淫俭存奢失娇性假球寂历惊心吊魄九阴拒敌开眉扣门夸显楞家伙连舸凉州词孋姬利用厚生骂架媚笔杪小米粒雪狞犷凝坐浅虑其间奇民散生散位扇贝神叡十常侍适情饰让税率抬筐踏蹂提牢体履往朝雾锁云埋相对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