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纳的意思、补纳的详细解释
补纳的解释
(1).缝补。《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葬高陵”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雅性节俭……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
(2).补阙献纳。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后贤志·文立》:“ 文立 字 广休 , 巴郡 临江 人也…… 立 自内侍,献可替否,多所补纳。”
(3).补充交纳。 宋 刘克庄 《鹊桥仙·乡守赴丞相生日》词:“更将补纳放宽些,便是箇, 西京 循吏。”
词语分解
- 补的解释 补 (補) ǔ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缝补。补葺。亡羊补牢。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弥补。补充。贴补。补习。滋补。 益处:不无小补。于事无补。 挖剜 笔画数:; 部首:衤; 笔顺编号:
- 纳的解释 纳 (納) à 收入,放进:出纳。藏污纳垢。 接受:采纳。笑纳。纳谏。 享受:纳福。纳凉。 缴付:纳税。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纳鞋底。 姓。 缴出吐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补纳”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区别,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义项
-
缝补衣物
指对破损的衣物进行修补。
- 出处:源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武令:“吾衣皆十岁也,岁解浣补纳之耳。”
- 例句:曹操生活节俭,“帷帐屏风,坏则补纳”(《三国志》注引)。
-
补阙献纳(政治层面)
指在政务中补充缺失、提出建议。
- 出处:《华阳国志》记载文立“献可替否,多所补纳”。
- 应用场景:多用于古代官员进谏或完善政策。
-
补充交纳(经济层面)
特指补足未缴清的款项或物资。
- 出处:宋代刘克庄《鹊桥仙》词中提及“更将补纳放宽些”。
- 现代延伸:可引申为补齐欠缺的资源或内容。
二、特殊用法
- 比喻义(较少见):
部分词典将其列为成语,表示“弥补不足,使事物完整”(如),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较少直接对应,可能是现代引申义。
三、语义辨析
- 古今差异:古代以“缝补”“政务补缺”为主,现代更倾向经济或抽象层面的补充(如补交税款、完善方案)。
- 结构特点:动宾结构,强调通过行动使事物完整。
建议需要具体分析文本时,结合上下文判断其指向的义项。
网络扩展解释二
补纳这个词是用来表示补充、弥补的意思。下面是有关补纳的详细信息:
- 部首和笔画:补纳的部首是贝部,总共有11个笔画。
- 来源:补纳是由“补”和“纳”两个字组合而成的。补表示再次添加、补充,纳表示接纳、收入。结合在一起,补纳指的是进行补充或弥补,接纳进来。
- 繁体:补纳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補納。
-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补纳的写法与现在相似,并没有太大变化。
- 例句:他在考试前补纳了一些遗漏的知识点。
- 组词:补纳可以组成其他词语,如补纳归口、补纳研究等。
- 近义词:替补、弥补、补足。
- 反义词:损失、遗漏、缺失。
希望以上回答能满足你的需求!如果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白面书生半翅冰案参任残剩长虑顾后程邃惩乂次春翠叶错支剌大秽鹅鸭之争番入反应性染料坟场俸粢粪门分田隔蓦官舟龟肠酤买蛊心丧志和睦相处话巴戏坚忍荐言轿杠几察藉稿荆棘载途敬空金绳欬謦匡国哭诉癞疮揽长工两髦栗暴漏尽锺鸣泯然牡蛎纳污含垢偏食蒲剧牵忙揉莒三幼试车送脚素魣台衡滩羊彤帏完颜违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