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宰辅大臣。台,三台星;衡,玉衡,北斗杓三星。皆位于紫微宫帝座前。 晋 陆机 《赠弟士龙》诗之一:“奕世台衡,扶帝紫极。” 唐 杨炯 《为刘少傅等谢敕书慰劳表》:“臣等窃循愚蔽,谬荷恩私,或位联辅弼,职在台衡。” 王闿运 《刚直彭公墓志铭》:“虽辞圭组,卒践台衡。”
"台衡"的汉语词典释义
"台衡"(tái héng)是汉语中的合成词,由"台"与"衡"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源于古代天文与官职体系,后引申为高位重臣的代称。以下从语义、语源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天文象征
"台"指三台星(上台、中台、下台),"衡"指玉衡星,均为北斗七星的一部分。古人以星象喻人世,三台星象征三公(太师、太傅、太保),玉衡星喻指宰辅,合称"台衡"代指最高官职群。
来源:《晋书·天文志》载:"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象征三公;玉衡属北斗,主权衡。"
官职借代
汉代起,"台"专指御史台(监察机构),"衡"取"权衡"之意,喻指宰相或中枢重臣。二者结合泛指执掌国家权柄的核心官员。
来源:《文选·潘岳〈西征赋〉》李善注:"台衡,谓宰相也。"
如唐代张九龄《裴公碑》:"处台衡之任,允厘庶政",即以"台衡"指宰相职权。
古代书札、碑铭常以"台衡"敬称高官,如"仰赖台衡"(依仗您的辅佐)。
释义:"台衡,喻宰辅大臣。台,三台星;衡,玉衡星。"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6卷,第1258页。
注:"台衡本为星名,后借指宰相之位。"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1543页。
释例:"台衡,代指三公或宰相。如《晋书·周浚传》:'位登台衡,当思为国除患。'"
来源: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1217页。
阶段 | 含义 | 典型用例 |
---|---|---|
先秦至汉 | 天文星象(三台、玉衡) | 《史记·天官书》观星分野 |
魏晋南北朝 | 官职代称(三公、宰相) | 《世说新语》"身处台衡,当镇以和" |
唐宋以降 | 文学尊称或权位象征 | 杜甫诗"台衡急贤俊" |
结论:"台衡"由星宿名演变为政治符号,承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始终关联权力核心,属典雅的书面敬语。现代汉语中虽少用,但仍是理解传统文化与历史文献的关键词。
“台衡”是一个源自天文星象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古代官职及文化象征密切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台”指三台星(上台、中台、下台),属太微垣;“衡”指玉衡星,为北斗七星中的第五星。二者均位于紫微宫帝座前方,象征辅佐帝王的重要地位。
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诗文用例或星象对应关系,可参考《晋书·天文志》等古籍。
八八稖头壁带比作藏书侧行阐衍辰阶愁阵船楫春温藂蘙点悟都邑幡布访戴風纜分庭抗礼贾祸归期宦竖湖笔火居道士将心比心加诬穄米井冈山金缕曲金褭蹄琚瑀旷诞厉精更始龙种腼瞢鸣艚冥室暮更囊矢南牧巧黠契诃夫琼璇气谊相投曲恭入奸辱骂身临其境示儆首秋书本速怨祧续停辍突荡汍波温清定省无千待万无嗣夏室席履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