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不録的意思、不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不録的解释

(1).不检束。《荀子·修身》:“辟违而不慤,程役而不録。” 杨倞 注:“録,检束也。於功程及劳役之事,怠惰而不检束。言不能拘守而详也。”

(2).不任用。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石亨奸党》:“诛其一二,以示至公,餘则屏之远方,终身不録。”

(3).不抄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六:“有《织锦词》一首,载《山左诗钞》,诗不佳,故不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不録(bù lù)是汉语古语词汇,现多写作“不禄”,其核心含义指“士人死亡”的委婉表述。该词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其中明确指出古代等级制度中不同身份者的死亡称谓,士阶层去世称“不禄”,字面意为“不再享用俸禄”,隐含着身份终结的象征意义。

从构词法分析,“禄”本义指古代官吏的薪俸,《说文解字》释为“禄,福也”,段玉裁注云“禄之言谷也,食谷者,命之所依也”,引申为与官职相关的物质供给。前缀“不”构成否定式词组,整体表达“终止俸禄供给”的委婉说法,属于古代避讳文化中的特殊称谓。

在文献使用方面,《春秋公羊传·隐公三年》载“三月庚戌,天王崩。曷为或言崩或言薨?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印证了该词在先秦典籍中的规范性用法。唐代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进一步阐释:“士禄以代耕,不禄则终其事”,说明该词承载着古代官僚制度的礼制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不録”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bù lù,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解释:

  1. 不检束
    指行为散漫、缺乏约束。这一用法源自《周礼·夏官·序官》的注解:“於功程及劳役之事,怠惰而不检束。”。多用于描述对工程或劳役的懈怠态度。

  2. 不任用
    表示不被选拔或重用。例如明代郎瑛在《七修类稿》中提到:“餘则屏之远方,终身不録。”,指对官员的永久弃用。

  3. 不抄录/不记录
    指未将内容记载或收录。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诗不佳,故不録。”,即因质量不佳而未被收录。现代用法中,该词也可作为成语,表示事物被忽视或排除在外,如学术研究中未被采纳的文献。


补充说明

需注意,“不録”属于古汉语用法,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文献研究或特定语境。如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百工班汉背衬碑珓儿表弟标书不依长贰吵喜乘轩鹤尘虑赤骨床茵瓷土倒把顿军富富有余负局仙观看黑厮讧侮花把戏换骨夺胎唿喇鉴彻街声禁藏劲风进土记歇可答窟礧子雷车莲的隶变螺钉盲风妒雨米黄色内命夫拈香昵洽欠雅热销撒袋桑麻色额生结硕果仅存台中讨研投迹晚杀玩岁愒日纬术雾绡烟縠缃匳相希晓识校饰狎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