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碌庸才的意思、碌碌庸才的详细解释
碌碌庸才的解释
碌碌:平庸的样子。形容才能平庸。
出 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汝碌碌庸才,非经济之具,不可滥厕冠裳也。”
例 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肃碌碌庸才,误蒙公瑾重荐,其实不称所职,愿举一人以助主公。
词语分解
- 碌碌的解释 ∶多石头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老子》 ∶平庸无能碌碌庸才 ∶忙碌,有许多事要做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红楼梦》 ∶车转滚动声详细解释.多石貌。《汉官仪》卷下引 汉 马
- 庸才的解释 指才智平庸或能力低下的人徒有虚名,乃庸才耳!;;《三国演义》详细解释见“ 庸材 ”。
专业解析
碌碌庸才是汉语成语,指才能平庸、无所作为的人。以下从词典释义、语源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分解
-
碌碌
- 形容平庸无奇,忙碌而无成效。《汉语大词典》释为“平庸无能”㊟㊟。
- 例:《史记·酷吏列传》载“九卿碌碌奉其官”,指官员机械履职无建树。
-
庸才
- “庸”指平凡、低下;“才”即才能。《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能力平常或低下的人”㊟㊟。
- 如《论衡·逢遇》中“庸才尊显”,讽喻无能者居高位。
二、成语释义
- 核心语义:形容人缺乏卓越才能,一生平淡无奇。
- 情感色彩:含贬义,暗指资质不足且不思进取。
- 近义词:樗栎庸材、凡夫俗子
- 反义词:栋梁之材、人中骐骥
典籍例证:
清代小说《说岳全传》第五十四回:“岂不知我麾下兵精将勇,莫说尔等碌碌庸才,便是兀术亲来,亦难生还。”㊟㊟
三、文化内涵
该词反映中国传统对人才的价值取向:
- 儒家价值观: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碌碌无为者被视为未达社会期待。
- 科举制度影响:强调“学而优则仕”,平庸者难获社会认可。
- 当代启示:警示个人需持续精进,避免安于现状。
权威来源索引:
㊟㊟ 汉语大词典. 碌碌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庸才(注:链接为出版社官方书籍介绍页)
网络扩展解释
“碌碌庸才”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出处与释义
-
核心含义
指才能平庸、缺乏出众能力的人。其中“碌碌”形容平庸无奇的状态,“庸才”即指平凡无用的才能。该词带有贬义色彩,常用于批评或自谦。
-
文献出处
- 最早见于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汝碌碌庸才,非经济之具,不可滥厕冠裳也。”
-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也曾引用:“亮乃碌碌庸才,安有妙计?”。
二、用法与结构
- 语法结构:偏正式成语,可作宾语或定语(如“一个碌碌庸才”“碌碌庸才之辈”)。
- 适用语境:多用于评价他人能力不足,或自谦表示才能有限(需结合语气判断)。
- 感情色彩:含明显贬义,但古代文献中偶见自谦用法。
三、例句与近义词
-
例句
- 现代:“他虽身居高位,实为碌碌庸才,难担大任。”
- 古代:“肃碌碌庸才,误蒙公瑾重荐,其实不称所职。”(《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
-
近义词
补充说明
该成语在现代使用中需注意语境,避免因贬义过强引发误解。若需英语表达,可译为“a person of mediocre ability”或“a commonplace individual”。
别人正在浏览...
按试暗水砭针边众变转擘窠字策名委质出局词锋刺世道班道长论短雕损雕殒东风吹马耳富健槁骸割开袿徽骨头海里猴儿还檄家伎浆糊剪桐鲛室截稿解难杰子饥附饱飏鸡肋金飗句比字栉康救谰辞老农柳緜龙旟明里哞哞牛脍鼙角皮靷鹊岸尚猷山蜜石板手黑输失私禁四轻祀坛踏芦渡江铜头铁额碗脱筱篱卸袋叶力心荡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