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汝碌碌庸才,非经济之具,不可滥厕冠裳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肃碌碌庸才,误蒙公瑾重荐,其实不称所职,愿举一人以助主公。
“碌碌庸才”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核心含义
指才能平庸、缺乏出众能力的人。其中“碌碌”形容平庸无奇的状态,“庸才”即指平凡无用的才能。该词带有贬义色彩,常用于批评或自谦。
文献出处
例句
近义词
该成语在现代使用中需注意语境,避免因贬义过强引发误解。若需英语表达,可译为“a person of mediocre ability”或“a commonplace individual”。
碌碌庸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平庸无能、毫无作为的才能。下面将从字义、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方面进行介绍。
碌碌庸才指一个人在才能、能力、成就等方面平平庸庸,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无法在社会上取得出众的成就。
碌碌庸才的拆分部首是石、彳、心,共有9个笔画。
碌碌庸才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出自曹雪芹所著之小说中。在繁体中,碌碌庸才的写法与简体一致。
在古代,汉字的形态与现代有所差异。然而,碌碌庸才这个词在古代的写法与现代大致相同。
1. 他虽然功课勤奋,但只是一个碌碌庸才罢了。
2. 这个人被认为是一个碌碌庸才,没有任何特长。
碌碌:碌碌无为、碌碌无功
庸才:平庸、无能、不出众、无才无能
平庸、庸庸碌碌、碌碌无为、无能、庸人、庸才
才华横溢、卓越、出类拔萃、杰出、非凡、优秀、过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