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不令的意思、不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不令的解释

(1).不善;不肖。《诗·小雅·十月之交》:“爗爗震电,不寧不令。” 郑玄 笺:“天下不安,政教不善之徵。”《左传·宣公十四年》:“寡君有不令之臣 达 ,构我敝邑於大国。” 唐 元稹 《莺莺传》:“慈母以弱子幼6*女见託,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佚之词!” 明 杨慎 《二伯论下》:“ 秦繆公 不幸而畜此不令之臣,千里而袭人,强贼之行也。”

(2).没有命令。《孙子·九地》:“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孔子家语·好生》:“ 孔子 曰:‘以此观之, 文王 之道,其不可加焉。不令而从,不教而听,至矣哉!’”

(3).不听从命令。《韩非子·说疑》:“临难不恐,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魏书·北海王详传》:“昔者, 淮 夷叛命,故有三年之举; 鬼方 不令,乃致淹载之师。”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不令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不令”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一、基本释义

  1. 表示“不发出命令”或“无需命令”,常见于描述自发行为。如《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指上位者自身端正时,无需强制命令下属也会效仿。
  2. 引申为“不听从命令”,《汉语大词典》引《左传·宣公十四年》注:“不令,谓不承奉楚王命”,此处指违背上级指令的行为。

二、用法分析 • 作谓语时多含否定性评价,如《韩非子·说疑》:“不令之民,索其行邪侈”中特指不服从法令的民众。 • 作定语可表“不善”义,《古代汉语常用词词典》引《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不令兄弟,交相为瘉”,此处形容兄弟关系不和睦。

三、近反义词系统 近义:不命(未受指使)、自为(主动作为) 反义:勒令(强制命令)、敕令(官方指令)

注:本文核心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版)及《十三经注疏》典籍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不令”是一个多义词语,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不善/不肖
    指品德或行为不好,常用来形容人的劣行或政教不善。

    • 古典用例:《诗·小雅·十月之交》提到“不宁不令”,郑玄注解为“政教不善”;《左传》中“不令之臣”指不贤之臣。
    • 现代用法:如“不令之婢”(出自唐代元稹《莺莺传》),意为不可靠的仆人。
  2. 没有命令
    表示未收到指令或自然形成某种状态。

    • 例:《孙子·九地》中“不令而信”,指无需命令便能互相信任;《孔子家语》中“不令而从”形容文王的德政能使民众自发追随。
  3. 不听从命令
    形容违抗指令的行为或人。

    • 例:《韩非子·说疑》中的“不令之民”,指难以管束的百姓。

二、扩展含义(成语用法)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提到,“不令”作为成语时表示“不使人满意”,用于形容表现不佳或令人失望的事物。例如:“他的成绩不令父母满意。” 但这一用法在古典文献中较少见。

三、使用注意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例句或详细解析,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如)。

别人正在浏览...

皑白邦法禅锡吃白墨饭黜周王鲁措心倒履导致啑啑动脉弓斗口齿端如繁穰丰长奉盛高虚共栖拐湾贯金刮刷过江后撰火宋胡行贾虎荀龙骄佷揭短今来金卮浚财狂獧拦洪老哥儿们离方遁员溜坡鹿角车逻士漫渎镆铘纳宦孽障种子疲塌破斋穹爵岨峿人身权利赏信罚明审发盛景身架神牧世主市作送席随喜套红拓扑贤巧小猴子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