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rrow-minded] 识度
识量狭小
识见与度量。《晋书·阮咸传》:“ 太原 郭奕 高爽有识量,知名於时。”《新唐书·河间王孝恭传》:“ 河间元王 孝恭 ,少沉敏,有识量。” 黄裳 《双行精舍书跋》:“当时 山东省 的‘当轴’是 韩复榘 ,哪里能要求他有懂得 宋 版书价值的‘识量’。”
识量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由“识”与“量”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人的见识与度量,即对事物的认知深度与包容胸怀的综合体现。以下是权威词典及文献中的具体解释: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将“识量”定义为:“见识和度量。”强调其包含对事物的判断力(识)与容人的气度(量)。例如:“其人识量弘远,能断大事。”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义为:“见识和肚量。”突出在人际交往中展现的格局与包容性,如“识量过人者,不拘小节”。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2016年。
《辞源》(第三版)
释为:“才识与度量。”并举《晋书·周顗传》例:“雅有识量。”指兼具才学眼光与容人之德。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
二者结合形成互补关系,既要求对事物有深刻理解,也需具备处理人事的宽容境界。
《晋书·王羲之传》载:“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时人称其有识量。”此处以“识量”评价王羲之的才识格局与处世风范。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晋书》,1974年。
(参考链接:中华书局《晋书》电子版)
当代使用中,“识量”多用于形容人的综合素质,如:
“作为领导者,既需战略识量以洞察趋势,亦需容人识量以凝聚团队。”
“识量”是融合认知能力与道德修养的复合概念,其权威释义及历史用例均印证该词在评价人物素养时的核心地位。
“识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进行解释:
“识量”由“识”(认识、见解)和“量”(度量、胸怀)组成,指人的识见与度量,即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与包容胸怀的结合。例如《晋书》中形容人物“高爽有识量”,即强调其见识广博且气度宽宏。
词义侧重
用法与示例
“识量”强调认知能力与胸怀的并重,既可用于日常评价,也见于历史文献。需注意语境差异,避免与佛教术语混淆。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可参考《晋书》《新唐书》等典籍。
艾虎傲荡傲慢少礼百秋襃女暴凶倍切不因人热残更曹郎柴草驰走蹈隙登歌鼎铛鼎铛有耳掇摝法方烦嫌风云会贡砚黑个横逞火怪建章教乘迹蹈稽角禁管进退维亟锦衣玉食九霞科业冷灰爆豆流循龙韬旄象能手弄机辟寒金普碌碌牵忙齐名申彻身相似水流年水烟筒素性桃核扇啕笑调朱傅粉同生共死推拔颓落土犬五户丝诬情仙游小讼心地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