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爵的意思、赐爵的详细解释
赐爵的解释
(1).谓祭祀时赐助祭者以酒爵。《礼记·祭统》:“凡赐爵,昭为一,穆为一,昭与昭齿,穆与穆齿,凡羣有司皆以齿,此所谓长幼有序。” 孔颖达 疏:“爵,酒爵也。谓祭祀旅酬时赐助祭者酒爵,故云赐爵。”
(2).赐予爵位。《商君书·境内》:“队五人,则陷队之士,人赐爵一级。”《后汉书·顺帝纪》:“立皇后 梁氏 。赐爵,人二级。”《旧唐书·儒学传上·欧阳通》:“五迁, 垂拱 中至殿中监,赐爵 渤海子 。” 清 李元度 《国朝先正事略·张文和公》:“ 高宗 即位,倚任有加,赐爵三等子。”
词语分解
- 赐的解释 赐 (賜) ì 给,旧时指上级给下级或长辈给小辈:赐予。赐死。赏赐。恩赐。 敬辞:请赐教。希赐函。 赏给的东西,给予的好处:厚赐。受赐良多。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号:
- 爵的解释 爵 é 古代饮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 君主国家贵族封号(中国古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官爵。爵禄(爵位和俸禄)。爵士。 古同“雀”。 笔画数
网络扩展解释
“赐爵”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包含两层核心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祭祀时赐予酒爵
指在祭祀仪式中,主祭者向助祭者赐予酒爵,以示礼仪和尊卑秩序。这一行为体现了古代祭祀活动中严格的等级制度。例如《礼记·祭统》记载:“凡赐爵,昭为一,穆为一”,强调按宗族辈分和年龄长幼赐爵。
-
授予爵位或封号
指君主对有军功、政绩或特殊贡献者赐予爵位,作为奖赏或笼络手段。例如《商君书·境内》提到“陷队之士,人赐爵一级”,秦代商鞅变法后,军功赐爵成为重要制度。
二、历史背景与应用
- 制度起源:周代已有赐爵雏形,秦汉时期制度化,如汉代“赐爵人二级”成为常见封赏形式。
- 典型场景
- 军事领域:秦代按斩敌数量赐爵,如“斩一首者爵一级”(例证)。
- 政治封赏:如《三国演义》中臣子因功请求赐爵(引例)。
- 特殊恩典:孙权曾赐甘宁“金书铁券”,凭此可获爵位(例证)。
三、补充说明
- 社会意义:赐爵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促进了阶层流动,但也存在虚封(仅有爵号无实权)现象。
- 演变:隋唐后逐渐与科举、职官体系融合,爵位更多成为荣誉象征。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案例或制度细节,可参考《礼记》《汉书》等文献或网页中的历史例证。
网络扩展解释二
赐爵一词的意思是指皇帝授予某人爵位或封爵。它的拆分部首是贝和声,总共有15画。赐爵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封爵制度,也是帝王授予功勋卓著的臣子或民间英雄的一种荣誉表达方式。赐爵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一致,没有太大差别。古时候汉字写法和现代写法基本相同。以下是一个例句:皇帝赐爵给功勋卓著的将领,以示嘉奖和表彰。组词方面,赐爵可以和其他词组合成例如"赐爵封号"、"赐爵册封"等词语。 近义词可以是"封爵"、"授爵"等词语;反义词可以是"罢爵"、"撤爵"等词语。
别人正在浏览...
哀文闇涩百蔬飑云冰笋禅居超鞚炒冷饭绸绸出荷粮处之绰然翠裙大妈妈导仗涤耳地雷分岔高空海捕猾伯怳悸慧门户辚家娘畿解久驻倨横扛大梁宽慢梨花春买求昴灵门栏南巡弄斤操斧篷船铺迟轻可青头鸡青帏气俗瞿父羣牧熔融戎务捎信升跻沈毅折抢蛇势兽医秫黍田间妇天廐同归于尽头庭相托卢外壤悟觉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