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前五子的意思、前五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前五子的解释

指 明 嘉靖 、 隆庆 时期文学家 李攀龙 、 徐中行 、 梁有誉 、 吴国伦 和 宗臣 等五人。参阅《明史·文苑传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前五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特定称谓,主要指向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文学复古流派"后七子"中的核心成员。该称谓并非严格词典条目,但可从文学流派角度作如下解释:


一、基本释义

"前五子"指明代"后七子"文学团体中早期活跃的五位代表人物,包括:

  1.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山东历城人,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2.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江苏太仓人,后期成为文坛领袖。
  3. 谢榛(1495-1575):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山东临清人,以诗论著称。
  4. 宗臣(1525-1560):字子相,江苏兴化人,以散文见长。
  5. 梁有誉(约1521-1556):字公实,广东顺德人,早逝未能充分展露才华。

注:因成员更迭,"后七子"名单存在不同记载,但以上五人普遍被视作核心奠基者(来源: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


二、历史背景与文学主张

  1. 复古运动:针对明初"台阁体"的浮靡文风,前五子倡导学习秦汉古文与盛唐诗歌,强调格调法度,推动文学革新。
  2. 理论贡献:
    • 李攀龙编《古今诗删》确立典范;
    • 王世贞《艺苑卮言》系统阐述复古理论;
    • 谢榛《四溟诗话》探讨诗歌意境与声律(来源: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三、影响与争议


四、相关概念辨析

术语 释义 关联性
后七子 嘉靖七子文学团体的统称 前五子为其核心子集
后五子 王世贞后期推举的五位追随者 与前五子存在时间差及流派延续性
嘉靖七子 同"后七子",因活跃于嘉靖朝得名 前五子为其中坚力量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豆瓣读书
  2.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商务印书馆,2010年再版.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3. 左东岭《明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2013年.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注:部分古籍原版链接有限,以上来源提供权威出版物信息及学术平台入口)

网络扩展解释

"前五子"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含义,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一、明代文学团体 指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以李攀龙为首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

  1. 李攀龙(复古运动核心人物)
  2. 徐中行(与李攀龙并称)
  3. 梁有誉(擅长五言诗)
  4. 吴国伦(主张文必秦汉)
  5. 宗臣(以散文见长)

该群体属于"后七子"分支,主张文学复古,强调效法秦汉古文,反对浮华文风。此释义在《明史·文苑传》中有记载。

二、岭南诗派别称 元末明初广州南园诗社的五位创始人,又称"南园前五子":

  1. 孙蕡(被誉为"岭南诗宗")
  2. 王佐(与孙蕡合称"孙王")
  3. 赵介(通晓儒释道)
  4. 李德(以山水诗著称)
  5. 黄哲(擅长咏史题材)

他们开创了岭南诗风,后为区分明中叶的"南园后五子"而得名。此群体对广东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补充说明 原始含义本指家庭中前五个儿子(如提及的家族兴旺寓意),但实际使用中更常见于上述两种历史人物代称。若需查阅详细生平或作品,可参考《明史·文苑传》或《岭南文学史》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八彩眉抱拥扁表不纯草緑茶寮辰光池柳吹帽丹鳃雕斲伐荻人反反复复俯首改律鼓倡国宪洪枝华北平原黄父护官符祸基坚严捷句箕会机幕咎害就近宽转罍斝劣角历问买休卖休芒屩眉尖敏决母亲河拿主意盘花佩环七步庆赉栖身染眸人望日莫撒花三檐青罗繖升火时眼説得拢舒情四不相酸味殄坠题覆畏钦忤触小老婆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