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静虚的意思、静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静虚的解释

(1).清净无欲。《吕氏春秋·知度》:“有道之主因而不为,责而不詔,去想去意,静虚以待。”《孔子家语·好生》:“ 舜 之为君也……德若天地而静虚。” 明 唐顺之 《赠张方士序》:“窃疑二氏专求之静虚,纵不能无毫釐之差,其去圣学,要之较世儒为近。”

(2).恬淡平和。 清 梅曾亮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 新城 礼部侍郎 陈公 ,为古文学……不为熊熊之光,绚烂之色,而静虚澹淡,若近而若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静虚”作为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形与哲学意蕴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静”本义为静止,《说文解字》释作“审也,从青争声”,引申为心境平状态;“虚”原指大丘,《说文》注为“大丘也”,后衍生为空明、谦逊之意。二字组合最早见于道家典籍,《庄子·天道》云“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虚则实,实则虚”,强调摒除外扰、返归本真的修养境界。

二、哲学内涵

  1. 道家核心概念: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第十六章),主张通过虚静状态体悟大道,该思想被河上公注解为“虚静之法,万物之本根”。
  2. 儒家修身要义:《礼记·大学》载“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引申为“虚静者,心体之本然”,赋予其道德修养的实践意义。
  3. 佛家禅修境界:天台宗智顗《摩诃止观》提出“静虚明净”的观心法门,指摒除妄念后的澄明心境。

三、现代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收录该词条,定义为“①内心宁静无欲;②艺术创作中排除杂念的精神状态”,如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论及“静虚心境是审美活动的必要条件”。

网络扩展解释

“静虚”是一个蕴含哲学意境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由“静”与“虚”二字组成:


二、哲学内涵

  1. 道家渊源
    与道家修炼思想密切相关,主张通过“静坐”“调息”达到“恬淡虚无”状态,从而养气修身。如《道德经》提倡“致虚极,守静笃”,认为静虚是万物运行的根源。

  2. 儒家应用
    明代学者唐顺之将其与圣学关联,认为静虚是摒除杂念、专注修德的基础,如《孔子家语》中称舜“德若天地而静虚”。


三、使用场景


四、现代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常被用于心理学或冥想领域,指通过专注呼吸、排除杂念来缓解焦虑,类似“正念疗法”的原理。

提示:如需深入古籍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吕氏春秋》《孔子家语》等文献,或查阅道家养生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矮星采香路成均踟踌弛放冲积愁郁词学科涤器洞入发货风华焚污符册釜甑概括闺秀画题怙才骄物火长藿香夹层玻璃践輮减缩蹇卫教典交攀进黜旌劳经总进贤车拒马空虚昆冈离本僥末路规缕彩卖贼马桩弥勒榻南山寿奴怯判事平天冠拚捐奇迈气茂糗粮曲里拐弯的曲拗軥辀日晏若邪视效适正随势梭巡添丁亡穷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