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爽德的意思、爽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爽德的解释

失德。《书·盘庚》:“故有爽德,自上其罚汝。” 蔡沉 集传:“爽,失也。故汝有失德,自上其罚汝。” 孙星衍 疏:“爽者,《释言》云:差也,忒也。言汝今有差忒之行,先后自上其罚汝。”《国语·周语上》:“昔 昭王 娶於 房 ,曰 房后 ,实有爽德。” 韦昭 注:“爽,贰也。”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昔在爽德,王风不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爽德”的汉语释义与文化内涵探析

“爽德”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失德、过错或品德有亏,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该词主要见于古代文献,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典文本或特定语境中仍有重要意义。以下从语义源流、经典用例及权威辞书角度进行阐释:


一、语义解析

  1. 本义溯源

    “爽”古义为“差错、违背”,如《诗经·卫风·氓》中“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德”指道德、品行。“爽德”即“德行有失”,强调对伦理规范的偏离。

    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第5卷,第228页。

  2. 经典文献用例

    • 《尚书·盘庚上》载:“爽德,自上其罚汝。” 此处指臣民失德,将受上天惩罚。东汉经学家郑玄注:“爽,差也。差德谓违命废职。”

      来源:《尚书正义》(孔颖达疏),中华书局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

    • 《逸周书·皇门解》亦有“罔言在国,罔不用爽德”之句,批评治国者不纳忠言、行为失德。

二、权威辞书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明确释为“失德,品德有亏”,引《尚书》为例证。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版。

  2. 《辞源(修订本)》

    释义与《汉语大词典》一致,强调其古语属性及道德批判性。

    来源: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三、文化意涵

“爽德”反映了儒家思想对道德操守的严苛要求。在先秦文献中,该词多用于警示统治者或士人需恪守礼法,如《尚书》用例体现“天命”与“德行”的关联,暗含“失德必遭天惩”的伦理观。其语义的负面性亦说明传统文化对道德瑕疵的零容忍态度。

“爽德”作为古汉语专有概念,承载着中国古代道德评判体系的核心价值,是研究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语料。

网络扩展解释

“爽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多个文献中均有记载,以下为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爽德”指失德、德行有缺失,其中“爽”意为“差失、违背”()。该词多用于批评人或政权在道德上的偏差,带有贬义色彩。


文献出处与注释

  1. 《尚书·盘庚》
    原文提到:“故有爽德,自上其罚汝。”
    蔡沉集传注释:“爽,失也”,即德行缺失会招致惩罚。

  2. 《国语·周语上》
    记载周昭王娶房后之事:“实有爽德。”
    韦昭注:“爽,贰也”,指德行不专或背离正道。

  3. 南朝鲍照《河清颂》
    文中“昔在爽德,王风不昌”一句,借古讽今,暗指统治者失德导致国家衰败。


用法特点


“爽德”是古代对德行缺失的典型表述,常见于经典文献与史评。需注意其与现代汉语“爽快”“直爽”中的“爽”含义截然不同。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尚书》《国语》等原典及历代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表姐妹不栉茬口称赋虫螟辞状大肆铺张滴管抵节返期饭甑干官甘利干掫攻灭谷都横授缋藻鹄鸣山僭上解作鸡飞狗窜籍记唧哩咕噜纠拏立案李衡奴立僵緑蓁蓁媚俗抹丽木拐慕尚匿笑拍岸朋故朋来鄱阳戚宠怯怯痴痴清醒琼殿起信瞿唐日君日转千阶儒效术衢殊源苔晕特来天下独步屠斩完强五衰庠生贤节限塞闲散小枉大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