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荊的意思、布荊的詳細解釋
布荊的解釋
(1).布裙荊钗,古代貧家女子的服飾。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卻奁》:“脫裙衫,窮不妨;布荊人,名自香。”
(2).借指貧女。《東周列國志》第二回:“折得名花字國香,布荊一旦薦匡牀。風流天子渾閒事,不道龍漦已伏殃。”
詞語分解
- 布的解釋 布 ù 棉、麻及棉型化學短纖維經紡紗後的織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古代的一種錢币。 宣告,對衆陳述:宣布。發布。布告。開誠布公(推誠相見,坦白無私)。 分散到各處:散布。遍布。星羅棋布。 流傳,散播
- 荊的解釋 荊 ī 落葉灌木,葉有長柄,掌狀分裂,開藍紫色小花,枝條可編筐籃等(亦稱“楚”):紫荊。荊條。荊棘。披荊斬棘。 古代用荊條做的刑仗:負荊請罪。 中國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時楚國别稱:荊州。荊璞(喻美質
專業解析
"布荊"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含義,均與古代女性的身份和服飾相關,體現着特定的社會文化内涵:
-
指代平民之妻(謙稱):
這是"布荊"最核心的含義。它源自"荊钗布裙"(或"布裙荊钗")的簡縮,用以代指貧寒或普通人家婦女的裝束,進而成為對自己妻子的謙稱。其核心在于強調妻子的樸素、勤勞、安于貧賤的品質。
- "荊":指荊條做的發钗,一種極其簡陋的發飾。
- "布":指粗布做的裙子。
- 組合意義:合稱"布荊"或"荊布",象征貧寒婦女的裝束,用以謙稱自己的妻子,表示她雖不富貴但勤儉持家、品德高尚。例如:"家有布荊"、"拙荊"("拙"也是謙辭,與"荊"合用)都是對妻子的謙稱。
-
指代粗劣的服飾(本義):
直接指用粗布做成的衣服和用荊條做成的發钗,形容極其樸素、簡陋的穿着打扮。這層含義是其作為妻子謙稱的來源基礎。
權威性參考來源:
- 《列女傳》等古籍: "荊钗布裙"作為品德高尚的貧寒婦女形象,常見于古代典籍記載和贊揚節婦烈女、賢妻良母的故事中。例如劉向《列女傳》中描繪的賢德女性常具此特質(雖未必直接出現"布荊"一詞,但形象是其文化源頭)。
- 《荊钗記》等戲曲作品: 元代南戲《荊钗記》是體現此文化符號的經典作品。劇中主角錢玉蓮拒絕富豪而選擇以荊钗為聘的窮書生王十朋,歌頌了不慕富貴、忠于愛情的美德,"荊钗"成為核心象征物。該劇流傳廣泛,深刻強化了"荊钗"(及"布荊")的文化内涵 。
- 《漢語大詞典》、《辭源》、《辭海》等權威辭書: 這些大型工具書均收錄"荊钗布裙"詞條,并明确解釋其指貧家婦女的簡樸裝束,以及作為妻子謙稱的用法。
- 古代詩文用例: 曆代文人詩詞中常有"荊钗"、"布裙"的意象,用以描繪村婦、貧女或借以表達安貧樂道、不慕奢華的情操。
網絡擴展解釋
“布荊”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代服飾與借代含義
-
字面解釋
指“布裙荊钗”,即古代貧寒女子所穿的粗布衣裙和荊條制成的發簪,象征簡樸的生活狀态。例如《桃花扇》中“布荊人,名自香”即用此意。
-
借代用法
引申為對貧家女子的代稱,如《東周列國志》中“布荊一旦薦匡牀”即以“布荊”指代身份卑微的女性。
二、植物學含義
布荊(學名:Vitex negundo var. negundo)是馬鞭草科牡荊屬的灌木或小喬木,具有以下特征:
- 形态:掌狀複葉,小葉5片;花冠淡紫色,核果近球形。
- 分布:主要生長于中國長江以南及亞洲東南部,耐幹旱、瘠薄。
- 用途:根和樹幹可入藥,有止咳定喘、鎮靜退熱功效,亦可作觀賞植物。
補充說明
- 文學例句:如“裙布荊钗之婦”描述貧女形象,“遍布荊棘”中的“荊”則指荊棘植物,需注意區分。
- 注意:避免與“荊棘”(泛指帶刺灌木)混淆,二者在語義和用途上差異顯著。
别人正在浏覽...
半輩子靶牌冰上舞蹈不段長番傳席貸用淡寫輕描地牢鬥子都甸方厚分貝高翬官舫龜山海徼杭本含露寒緯黑郁郁纥支支鴻采候诇渙弛畫妖灰戮瓠蠡駕乘井渠九則絶奇鈞折行倉穅核連魚麗爾領案曆氣呂钜漫叟沛遲佥解千裡之堤,潰于蟻穴拳拳饒侈戎車塞門三十二相社賽十八侯獅子吼暑來寒往述敍通美頭一無二文學語言蝦蚾遐廣仙府小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