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堡砦的意思、堡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堡砦的解释

堡寨。《宋史·赵滋传》:“ 代州 、 寧化军 有地万顷,皆肥美,可募人田作,教战射,为堡砦。”《明史·陶成传》:“乃筑堡砦,缮甲兵,练技勇,以孤城捍贼衝。”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四章:“太平无国,尽去一切城塞、险要、堡砦。”参见“ 堡寨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堡砦(bǎo zhài)是一个汉语复合词,指古代用于军事防御的堡垒或营寨,通常由土石、木材等材料构筑,具有驻兵、瞭望、据守的功能。以下从权威词典及文献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释义

    • 堡:指土筑的小城或军事据点。《汉语大词典》释为“土筑的小城,军事上防守用的建筑物”(上海辞书出版社,第2卷第1015页)。
    • 砦:同“寨”,指设有防御工事的营地。《现代汉语词典》释为“防守用的栅栏或营垒”(商务印书馆,第7版,第1640页)。

      组合义:泛指古代兼具堡垒与营寨功能的防御工事,多建于险要地势。

  2. 历史背景

    堡砦常见于中国古代边疆或战乱频繁地区,如:

    • 明代长城防御体系:在隘口、烽燧处设堡砦屯兵,如《明史·兵志》载“缘边戍守,堡砦相望”。
    • 宋代对抗北方民族:在陕西、河北等地修筑堡砦联防,如《宋史·地理志》记载“堡砦百二十所,控扼蕃戎”。

二、权威文献例证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明确标注“堡砦”为“堡垒和栅栏,泛指防御工事”,并引清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边墙堡砦,互为声援。”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2卷第1015页。

  2. 《中国军事通史》(军事科学出版社)

    在论述古代城防体系时指出:“堡砦多依山傍险而建,兼具屯兵、仓储、烽传功能,如明代九边重镇之堡砦群。”

    来源: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8卷《明代军事史》第204页。

三、现代应用与延伸

虽实物多已湮灭,但“堡砦”作为地名仍存留于部分地区(如甘肃“堡子砦”),并成为历史学、考古学研究对象。例如:

四、与近义词辨析

词汇 核心差异 示例
城堡 规模较大,含居住功能 欧洲中世纪城堡
关隘 侧重天然地形+人工关卡 潼关、函谷关
堡砦 简易工事,突出军事防御性质 宋代陕北抗夏堡砦群

“堡砦”是汉语中承载古代军事文化的重要词汇,其释义需结合历史语境与实物考据,权威工具书及史学著作为其语义提供了严谨支撑。

网络扩展解释

“堡砦”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军事防御建筑。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历史用例

3.结构与功能

4.现代语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宋史》《明史》相关章节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暗劲嗷骚白惨惨宝邻插田村庄达才荡掉道场院蹈践道籙东山谢氏蹲点顿弃二名焚化副旦腐毫赋徭缟衣綦巾歌笙攻驹还初鸿覆宦官狐剌胡马静意卷叶蛾遽戚抗衾考典乐乐凉了半截历赏榴颗镂甲庐霍臝虫密报呕唲乞惆轻赍让走三十六陂商暮声儿十二兽拾人唾涕时作说到大天填谢铜龠尺腿绷兔死凫举土塘土隁五戎详畅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