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榴子。 宋 周密 《乾淳岁时记》:“重九都人以菊餻为馈,缀以榴颗,标以綵旗。”
“榴颗”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基本含义和详细解释如下:
宋代周密《乾淳岁时记》中记载:“重九都人以菊餻为馈,缀以榴颗,标以綵旗。”
此处描述重阳节时,人们用菊花糕作为礼物,并在糕点上点缀石榴子,插上彩旗,体现古代节庆习俗。
部分资料提到“榴颗”可引申为形容事物突出、显著,比喻在众多事物中引人注目的存在。例如形容某人的才华或某事物的独特性。
注:核心释义以权威性较高的古籍和词典解释为主,引申义需根据具体语境理解。
榴颗(liú kē)这个词可以指榴莲果实中的单个果粒,也可用来比喻珍贵而宝贵的事物。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一粒红得鲜艳的榴莲果实。
榴颗的部首是木(mù),它由十五笔构成。
榴颗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创刑》篇,原文为“榴彼颗颗,留给酒征”。后来榴颗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词汇,在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
榴颗的繁体写法为「榴顆」。
榴颗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为「榴果」,其中的“果”字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为木(mù),右边为果(guǒ)。
1. 大街上的摊位上摆满了榴颗,色泽红艳诱人。
2. 他送给我一两颗榴颗,我非常感动。
榴颗的常见组词有:榴颗状、榴颗团、榴颗形、榴颗石。
榴颗的近义词有:榴莲果粒、榴莲果实。
榴颗的反义词没有一个固定的词汇与其对立,可以根据语境来确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