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抗衾的意思、抗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抗衾的解释

丧礼仪节之一。将衾被盖上尸体。《礼记·丧大记》:“御者入浴,小臣四人抗衾。” 郑玄 注:“抗衾者,蔽上,重形也。” 陈澔 集说:“抗衾,举衾以蔽尸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抗衾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与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构成 「抗」本义为举、抵挡,《说文解字》释作「扞也」,后引申为匹敌、抗衡之意;「衾」指覆盖身体的寝具,《释名·释衣服》记载「衾,广也,其下广」特指大被。二字组合后,字面可解作「举起被褥」或「抵御寒衾」的行为。

二、文献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具有双重含义:

  1. 丧礼仪式:特指孝子居丧时高举被褥遮盖灵柩的动作,见于《礼记·丧大记》郑玄注「抗衾者,以衾覆棺,乃抗举之」;
  2. 御寒用具:指抵御寒冷的厚实被褥,《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宫廷「典衾、抗衾各二人,掌铺设」。

来源参考:

1.《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2.《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校点本

3.《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抗衾”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丧葬礼仪中的具体环节。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抗衾”指丧礼中将衾被覆盖在逝者尸体上的仪式步骤。其中“抗”意为“举、抬”,“衾”指覆盖尸体的被子,合起来表示通过遮盖衾被表达对逝者的尊重与哀悼。

2.出处与文献依据

该词最早见于《礼记·丧大记》,记载为:“御者入浴,小臣四人抗衾。”。东汉郑玄注解时强调“蔽上,重形也”,即遮盖尸体以维护逝者尊严;元代陈澔进一步解释为“举衾以蔽尸”。

3.仪式细节

4.注意可能的误用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抗衾”解释为“夫妻互助”的成语,但此说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对词义的误解或混淆。建议以《礼记》及权威注释为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丧葬礼仪,可参考《礼记》原文或相关礼学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不分畛域菜子油常理档案学丢份笃正頟骨耳目方亮枫桥夜泊奉御负板宓子贱弓工呱嗒板儿蛊媚国图諕煞后悔无及换羽移宫化妆挥戈退日货场唧唧哝哝井晋纠駮踡蹐康愈鯌子空洞无物窥豹粮食作物露拍那些个凝合盆池平端平面视墙角谦煦牵羊担酒亲如手足认的入缵散财伤违舍本从末神异驶浪水汪汪戍客树阙梦漱洗速旤睃见温厉下比咸阳桥邪谟邪幸